章节
技术时代的新文学(上):生产机制
摘要
相当多的文学研究者认为,网络文学的逆袭意味着一种平民文学对于精英话语霸权的冲击,曾繁亭的以下论述相当具有代表性: 对于等级森严甚至过于陈腐的正统文学体制,是网络造就了一个新生代冲击和展示的平台,使得底层的草根“屁民”有了消解话语权力独大的可能。网络文学的大众文学形态,让我们再度看到了遥远的昔日民间文学的那种有些轻浮的喧嚣和繁华;这种情形自从印刷媒介占据主导地位以来,就日渐衰落、凋零……今日之“数字化”网络终于打破了印刷媒介的垄断,让被湮没了太久太久的民间声音可以借此重新奏响。(2011:70) 这种激烈的文学民主化讲法误解了类型化写作一直以来的在场,将之看作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而重新被发掘出来的民间声音,没有看到这种写作在“文学”和“法律”看不到的盗版市场上从未被湮没,甚至是相当一部分阅读者的主流选择,但它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更重要的事实:当网络小说以“文学”之名进入研究和社会大众的视野,它让一个古老而新鲜的声音重新出现在“文学”的世界里,这个声音长期被湮没在以印刷媒介为核心的旧文学体制之外。
关键词
作者
检索正文关键字
章节目录
-
一 读什么:“设定”
- (一)阅读者在意什么?
- (二)设定如何被讨论?
- 二 怎么判断发展:“类型”的进化
-
三 如何生产:围绕“类型”的合作
- (一)作者
- (二)读者
- (三)网站
- 四 技术时代的新文学:如何生产
相关文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