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文本述作与意义生成:海昏侯墓“孔子衣镜”文“颜回为淳仁重厚好学”发微
摘要
“孔子以颜回为淳仁重厚好学”作为“孔子衣镜文”中的新材料,“颜回为淳仁”应来源于《易》类文本,“淳仁”,当释作“敦仁”。而“重厚好学”作为颜回型“敦仁”的特点所在,既使得颜回之仁在“乐天知命”中,呈现出“人乐其性者”的特色,更使得颜回在“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中,以“德”“礼”兼备的君子德行为基本特点,展现出了儒家本色。而就“述作”中的现实指向来说,它与刘贺当年的立废往事及昭、宣政治息息相关,既有摆脱给宣帝做陪衬的要求,更有对当时的“周公”霍光的讽喻。这样的问题在宣帝朝关于“仁厚”的政治文化宣示中,有着极为现实的对应性。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检索正文关键字
论文目录
- 引言:材料与问题
- 一 “淳仁”还是“敦仁”?——“颜回为淳仁”的文字及文本出处问题
-
二 “敦仁”的维度:从“重厚”到“好学”
- (一)“重厚”的意义指向
- (二)从“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到“仁且智”:“好学”与“仁”的实现
-
三 衣镜文的“微言大义”——刘贺立废后面的“仁”与“学”
- (一)从“重厚少文”到“重厚好学”:“仁且智”的要求与昭、宣政治
- (二)不一样的“周公”与“仁厚”
- 结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