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甘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价值研究

摘要

甘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有甘肃武威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甘肃夏河县白石崖溶洞遗址、甘肃庆阳南佐遗址、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考古共四项。甘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和中华文明探源密切相关,实证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多元性,彰显甘肃陇东陇西地区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区域,完善西北地区仰韶文化链条,确证甘肃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重要地位。甘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在中华文明探源中具有重要考古价值、文化遗存价值、时代价值、学术价值,具有重要性、特殊性、探索性、学术性等特点,但也存在学术研究不足、时代价值挖掘不足、保护利用创新不足、需要环境和气候变迁等理论进一步佐证等问题。弘扬甘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价值,要立足考古实证,探索文明密码;探究关键区域,提供新的发现;阐释文化价值,讲好甘肃中华文明起源史;着力黄河流域,加强文明溯源;保护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文化基因,弘扬中华文明。

作者

李骅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伦理学。
李海霞 ,甘肃省文物局革命文物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革命文化。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国家文物局主编《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2020)》,文物出版社,2021。
  • 陈发虎、夏欢、贾真秀、张东菊:《手脚印遗迹可能指示夏河丹尼索瓦人距今20万年前生活在青藏高原腹地》,《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2年第5期。
  • 郭光艳、秘彩莉:《丹尼索瓦人研究进展》,《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第2期。
  •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天祝藏族自治县博物馆:《甘肃武周时期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21年第2期。
  • 徐锦博、徐日辉:《从新发现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窖藏粟黍看中国旱作农业起源》,《农业考古》2022年第3期。
  • 何问、梁军:《南佐遗址探源中华文明》,《瞭望》2022年第31期。
  • 李岩:《科学家揭开中国古人类化石新成员——丹尼索瓦人的神秘面纱》,《化石》2021年第1期。
  • 李占忠:《解读武威吐谷浑王族墓葬》,《中国土族》2014年第4期。
  • 沙武田、陈国科:《武威吐谷浑王族墓选址与葬俗探析》,《考古与文物》2021年第2期。
  • 田磊、张景科等:《甘肃庆阳南佐遗址保护规划探索》,《敦煌研究》2014年第5期。

甘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价值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4.2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甘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
    1. (一)“考古中国”重大研究工程项目简述
    2. (二)甘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成果
      1. 1.甘肃武威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2. 2.甘肃夏河县白石崖溶洞遗址
      3. 3.甘肃庆阳南佐遗址
      4. 4.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
  • 二 甘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
    1. (一)实证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多元性
    2. (二)彰显甘肃陇东陇西地区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区域
    3. (三)完善西北地区仰韶文化链条
    4. (四)确证甘肃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重要地位
  • 三 甘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价值及其特点
    1. (一)考古价值
    2. (二)文化遗存价值
    3. (三)时代价值
    4. (四)学术价值
    5. (五)价值特点
      1. 1.重要性
      2. 2.特殊性
      3. 3.探索性
      4. 4.学术性
  • 四 甘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价值局限性
    1. (一)甘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学术研究不足,时代价值挖掘不足
    2. (二)甘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保护利用创新不足
    3. (三)甘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还需要环境和气候变迁理论进一步佐证
  • 五 甘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价值弘扬
    1. (一)立足考古实证,探索文明密码
    2. (二)探究关键区域,提供新的发现
    3. (三)阐释文化价值,讲好甘肃中华文明起源史
    4. (四)着力黄河流域,加强文明溯源
    5. (五)保护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
    6. (六)传承文化基因,弘扬中华文明

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