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河西走廊国家文化遗产线路的保护利用研究
摘要
“文化线路”是记录、呈现、承载人类交通、交往、交流、交汇的珍贵遗产类型。甘肃省实施河西走廊文化保护工程,全力打造河西走廊国家文化遗产线路,从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传承弘扬、创新利用等方面着手,实施一批重点保护利用项目,努力打造丝绸之路文化制高点,彰显中华文化重要标识,在实践中逐步探索构建国家遗产线路整体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的新格局。这一系列做法将有助于推动甘肃文化强省的建设步伐,加快实现甘肃经济社会文化跨越式发展。
作者
买小英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研究。
检索正文关键字
章节目录
-
一 河西走廊国家文化遗产线路保护利用现状
- (一)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建设
- 1.组织领导有力,工作部署到位
- 2.“三大场馆”顺利移交,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 3.旅游交通日渐畅通,文旅活动丰富多彩
- 4.资金支持力度加大,文旅产品供给多样
- (二)长城、黄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区、示范段的建设
- 1.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 2.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
- (三)敦煌、酒嘉、张掖、武威四大核心区文化旅游发展的情况
- 1.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
- 2.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
- 3.文化和旅游国际交流合作
- 4.艺术创作与生产
- (一)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建设
-
二 河西走廊国家文化遗产线路保护利用的机遇与挑战
- (一)规划落地实施有待加快,项目推动还需持续跟进
- (二)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沟通协调机制还需建立健全
- (三)学科交叉研究有待深入,成果转化还需持续推动
- (四)资源整合有待加强,可持续发展局面有待形成
- (五)数字化保护有待加快,文化遗产展示还需多元化
-
三 推动河西走廊国家文化遗产线路保护利用的实践路径
- (一)制定专项保护规划,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 1.落实专项保护规划
- 2.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 (二)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构建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 1.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
- 2.建立统一、有效的协调机制
- (三)加强多学科协同研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 1.加强不同学科的协同研究
- 2.推进文物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 (四)衔接整合周边资源环境,推动文化遗产线路可持续发展
- (五)加快数字化保护工程建设,实现文化遗产多元展示利用
- 1.加快实施数字化保护工程
- 2.提升文化遗产展示利用水平
- (一)制定专项保护规划,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相关文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