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摘】融媒推荐丨孙宝:徐陵怎么从宫体诗人逆袭为国家大手笔?

作者:社科期刊网

发布时间 2024-02-06 09:32   浏览量 130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点击观看精彩视频

孙宝   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


内容提要

东西魏至周陈文坛具有地域性、流动性和争鸣性的鲜明特质,严羽提出“南北朝体”说,用以概括这一时段文坛的整体性特征。在“后三国”的政治、文化语境下,徐陵禅代撰作主要分为政务性文书与交际性文书两类。前者多为“国家大手笔”,呈现了“南北朝体”宏大叙事的多元手法;后者主要是私人化创作,蕴含了“南北朝体”文人乱世求存的复杂心态。徐陵的禅代撰作作为“东南之秀”的代表,与温子昇、魏收、邢邵等北地名家的文书佳构一起为隋唐树立了定声谐韵的楷则。从“南北朝体”的视域出发,不仅利于以相对宏通的眼光考察徐陵禅代撰作的文体特征和时代价值,也利于发挥徐陵禅代撰制的样本功能,借以揭示南北朝后期文坛的南北融通与一体化趋势。


关键词

徐陵  禅代  《三国典略》  “盲书”  “南北朝体”



作者介绍

孙宝


孙宝(1980-),山东淄博人。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主要从事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儒学嬗变与魏晋文风建构》《南北朝选官制度与文运兴变》,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获四川省第十七届社科奖三等奖1次。



刊物简介

《文学遗产》


1954年创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古典文学研究专业学术刊物,本学科研究的许多新成果都藉本刊得以发表和确认,它代表了我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在国际汉学界也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代表性。本刊不仅为专业人士研究、教学工作所必需,而且适于一般古典文学爱好者阅读。《文学遗产》历获第三届全国“百强期刊”荣誉称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各届“优秀期刊奖”, 2008年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名刊建设工程”,2012年成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8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权威期刊,2020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期刊特别奖”。





编辑:雨璇

审核:振华

点击名片 关注《文学遗产》官方公众号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