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回顾丨《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年总目录
作者:社科期刊网
发布时间 2024-01-29 15:31 浏览量 598
点击封面 订购期刊
投稿网站:https://xwycbyj.cbpt.cnki.net/
目 录
Content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专栏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
媒介共享:人民性实现的新形态
宋建武 张喆喆(1·5)
习近平内参批示之历史轨迹、语境呈现与思想主线
尹韵公(2·5)
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传播政策变迁及其逻辑
刘小燕 李 静(3·5)
从“全党办报”到“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国共产党办报理念的新时代创新
胡雪莲 秦利国(4·5)
我国互联网治理中政策协同的演进研究
周建青 高士其(8·5)
新型媒介制度实践的“质的规定性”及其演化逻辑
陈 龙(10·5)
媒介化协商共治:一种成长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路径
牛耀红(11·5)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专题
版本、文明符号和文化动力:第一部中国印刷史专著的印刷、出版及传播
章泽锋(6·5)
“数字共通”:理解数字时代社会交往的新假设
吴 飞 傅正科(6·22)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
毛泽东新闻思想的新时代传承及其价值意蕴
季为民 贾浩伟(12·5)
毛泽东关于战略传播的生动实践及启示
钟沈军 王 浩(12·2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中国共产党对外英语广播的早期实践及成效
——兼谈对美“广播外交”(1944-1949)
梁德学 马 凌(5·5)
元宇宙:历史坐标、本体及应用
——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视角的分析
陈 鹏 沈文瀚(6·36)
“第四权力”理论的宪法学批判
周灿华 蔡浩明(7·5)
20世纪初杨匏安对马克思主义的译介与传播
徐彩华 赵 嘏(7·20)
专题策划
中国自主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建构专栏
宋代言路建设的观念选择与制度安排
胡百精 高 涵(1·51)
唐代政治传播的法律规制
——以《唐律疏议》为中心的考察
李 萌 吴予敏(1·69)
科学传播中的政治正确
——基于Web of Science的系统性文献回顾与定性元分析
朱励瑶 金兼斌 (3·23)
计算传播研究的知识地图与实证框架
——基于12991篇中外核心文献的对比分析
赵甜芳(3·40)
以“刺”为媒:作为身份象征的明清名片及其媒介功能
王炎龙 郝金华(3·60)
都城规制的传播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冯 剑(3·75)
依附与重构:试论中国自主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建设
张涛甫 姜华(9·5)
科学、问题、价值:走出中国新闻传播学知识生产困局的核心要义
——基于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遴选的数据(2021-2022)
景嘉伊 胡正荣 钱莲生(12·35)
青年新闻传播学者论坛
青年新闻传播学者的学术规划意识
朱鸿军(5·22)
网络违法信息传播次数概括式证明:风险、悖论及出路
唐云阳(5·36)
空间漫游与想象生产:在线影像中“网红城市”的媒介化建构
金圣钧 李江梅 李宇皓 金楚浩(5·53)
相亲角还是会友场?三重勾连的交织与时间场景的纳入
——对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的考察
乔丽娟(5·75)
“崛起就要挨打?”:危机传播与组织合法性重构
——基于美国制裁华为事件的案例研究
陈欧阳 张振宇(5·93)
媒体融合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大宣传战略下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实践研究
袁鸣徽(7·39)
基于新闻行动者网络的开放式创新:对媒体融合地区差距的解释
朱江丽 郭 歌(11·38)
从技术转型到融合创新
——基于全国地市级媒体从业者的实证研究
赵 瑜 张 婵 石梦欣 段家欣(11·60)
数字技术与社会福祉
远程媒介化抚育中的“脚手架”、身体及物质性
——以留守儿童与打工父母的视频通话研究为例
甘雨梅(1·85)
计算传播
信息迷雾视域下社交机器人对战时宣传的控制及影响
张梦晗 陈 泽(6·86)
风险传播
社交媒体中PX项目的风险记忆演化
邵 鹏 王 晟(2·18)
由风险感知到集体行动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社交媒体的摇摆使用与作用机制
黄 河 杨小涵 王芳菲(2·37)
健康传播
信息过载与认知局限性:新冠疫情中真伪科学信息辨别与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 蕊 常芷若(1·17)
媒体同步性特征对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新冠疫情风险认知的调节作用
张 梅 崔锦一 张广宇 张 巍(1·34)
“时间-情感立场”的嵌入:传播与不确定性管理理论的本土实践
——以乳腺癌医患沟通为研究对象
金 鑫 王锡苓 尹 潇 贺 一(10·52)
后疫情时代创业者的媒介信息接触与心理健康
——基于湖南省1040位个体私营企业主的调查
罗忠勇 龙国贻 吴拥政 燕道成(10·73)
常规栏目
传播学
主客观知识沟:知识沟研究的新方向
韦 路 秦 璇(2·53)
风险的社会放大:考辨、批评与重构
卜玉梅 周志家(4·17)
问题意识与知识自觉:环境传播研究发展脉络的回望与反思
纪 莉 程筠瑶(4·34)
传播焦虑还是提供支持?
——虚拟空间社会网络的“双刃剑”效应
李晓光 石智雷 郭小弦(6·50)
聚沙成塔:新冠疫情早期的居民自组织行动
——武汉某小区业主微信群的组织传播分析
闫 岩 时元皓 舒 畅 张婧玮 张皖疆(6·67)
世界公民交往理念的历史演进及其矛盾性
单 波 叶 琼(8·29)
媒介行为:认识“空间媒介”的“第三重进路”
杨家明 景 宜(8·46)
网络舆论对政府依法行政的影响研究
——基于36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尚虎平 刘 洋(10·20)
重组人机
全 燕(10·39)
城市家庭中的养育焦虑、数字技术物品与亲职实践
刘 杰 龙 情(11·23)
从计算到计算性:计算传播学的理论探索
韩少卿 巢乃鹏(12·52)
新媒体
娱乐信息与公共信息的扩散竞争:网络结构和传播主体视角
钟智锦 周金金 徐铭达 缪 旭 许小可(3·88)
社交媒体中的新闻偶遇:平台启发式线索对用户新闻参与的影响
杨 洸 佘佳玲(3·108)
粉丝公益传播中的时空套利与“数据人”异化:数据主义批判的视角
黄月琴 黄宪成(7·55)
论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范式创新
刘金河 崔保国(7·75)
国际传播
示例性与示例化:国际传播中区域形象与国家形象的关联
——基于国际媒体报道文本分析的概念化和操作化探讨
黄 敏 周 迪(1·103)
国际社交媒体上的中国食物旅程叙事策略及效果研究
——基于YouTube平台的大数据分析
戴 鑫 马永超 金子越 刘 莉 张 毅 杨 雪(2·68)
消解与反拨:国际传播采访框架研究
吴梅红 姜 飞(4·50)
博弈视角下国际舆论战中的法律话语
——以“南海仲裁案”为例
聂书江 姚泽金(4·65)
竞争的基础设施纪念碑
——“中国建造”媒体叙事的时间、关系与象征性
柯小俊 李诗乐(9·21)
叙事话语与权力网络的历史互构
——美国对华奥运政治叙事体系的形成与演进(1993-2022)
李 沁 刘入豪 塔 娜(9·38)
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传播与影响
李新烽 李玉洁(10·93)
媒介研究
快进历史:主旋律影视混剪中的叙述实践与情感表达
梁君健 李春苗(4·84)
传媒经济
传播行为经济研究何以可能?
——理论溯源、概念工具与研究范式
曲 慧 喻国明(11·77)
新闻传播史
“操奇计赢之枢纽”:上海“电话购货”的媒介地理
金庚星(2·90)
“新媒介”的使用成本:影响近代中国广播基层分布的关键因素
朱至刚 (2·109)
“卧游”的消逝:城市新媒介与近代文人的“心眼”再造
孙 藜(4·98)
对话外洋:晚清外交官曾纪泽的欧洲舆论运用
胡箫白 张金牛(4·113)
从纸上到街头:工人是如何“运动”起来的
彭志翔(5·113)
嘉庆至同治年间广东辕门报诸史实考论
操瑞青(6·106)
代际交融与版图流布:“东亚同文会系”报纸的网络组织
王雪驹(7·92)
报纸言论场的初兴:晚清杨月楼案中的《申报》
詹佳如(7·108)
多歧互渗:汪英宾新闻职业观的演变与实践
胡锐颖(8·114)
猜嫌、舆论与谣言:北伐前夕广州的政治生态(1925-1926)
徐 进(9·109)
制造舆论:清末知识人的社会运动
黎 藜(10·111)
“耳目”与“喉舌”之间:中国近代报刊功能嬗变的历史进路与逻辑理路
余 玉 吴 琴(11·9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新闻检查机构及其职员的经济性日常
郭恩强 (11·108)
延安时期中共与外国记者交往活动的阶段、机制与观念研究
涂凌波 张天放(12·104)
实证研究
传播渠道如何影响公众传染病防护行为?
——以健康信念为中介的实证研究
王 冬 石曾萍(8·63)
可沟通关系:化解乡村振兴多元主体关系的内在张力
——基于A县的田野观察
沙 垚(8·80)
社会临场感和情绪响应:青少年移动短视频依恋的影响因素
——基于混合方法
金恒江 刘圆圆(8·96)
中国公民数字素养的概念测量与特征差异研究
杨江华 杨思宇(9·57)
“怜悯之毒”如何攻克“谣言之毒”?
熊 炎(9·72)
建设性沟通与政务健康信息采纳
——基于31个省级卫健类政务微博的数据
刘嘉琪 康天姝(9·91)
“拖更的鸽子”:平台内容生产劳动中的弹性关系
——一项基于哔哩哔哩的探索性研究
殷 琦 林 毅(12·69)
“软宣传”的兴起、特征与效果
——基于2009-2023年主流媒体与政务新媒体的大数据分析
张开平 孟天广 黄种滨(12·86)
来源:微信公众号“新闻与传播研究”
▼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