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讯】书单 | 传播符号学书系盘点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4-01-22 13:58   浏览量 189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传播符号学书系”是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发起并策划出版的一套丛书,旨在推进传播符号学的学科建设。本套丛书包括“国际视野”与“理论探索”两个子系列:前者主要译介传播符号学领域的国外优秀成果,旨在展现国外传播符号学交叉发展的前沿视野和最新动态;后者力图展现中国学者在传播符号学领域的探索和努力。此种兼容并蓄的思路,是希望读者从这套丛书中能直观比较当前传播符号学领域国内外学者的视点,同时也在国际学术对话中为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尽绵薄之力。


(节选自丛书总序,作者为胡易容)


生物符号学的文化意涵

[英]保罗·柯布利(Paul Cobley) 著
胡易容 孙少文 等译
唐爱燕 审校

2023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28-2411-6

启蒙运动以来的诸多被奉为圭臬的信条正在因其导致的诸种后果而被重新审视。人类中心主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反思。面对全球关切的生态问题,人文学科迫切需要解释人与其他生命体之间的共同与差异,阐发文化和自然的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符号学被认为步入了“总体符号学”(Global Semiotics)的新阶段,其发展伴随着三种转向——生物转向、伦理转向、认知转向。在此背景下,本书作为生物符号学领域的代表著作,以人类文化与自然之间的连续性为基础,对作为文化和自然世界的“环境界”中符码、伦理的产生进行了深入探讨。



赛博符号学:为什么只有信息并不够

[丹]索伦·布里尔(Søren Brier) 著
周劲松 译
唐爱燕 审校

2023年8月出版

ISBN:978-7-5201-9708-3

当代生物学的进化观,使得人们将人作为进化的产物,并由此成为宇宙内部的观察者。这种进化性的理论,促使人们试图为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建立统一的理论范式,而意识和文化也因此被视为自然的一部分。然而,现象学和诠释学的理论,对于这样的理论范式始终是强有力的挑战。赛博符号学理论试图弥合这两种话语范式之间的裂缝,从信息论、自身论和控制论出发,建立一种不可化约的符号传播模式,它能够融贯精密科学的第三方视野、生命科学的自我视野、以及主体间性的语言文化研究的第二方视野,从而创建符号学的新范式。


风格修辞学

[美]巴里·布鲁迈特(Barry Brummett) 著
冯月季 译

2021年10月出版

ISBN:978-7-5201-8958-3

巴里·布鲁迈特教授将风格修辞置于流行文化的传播语境中进行考察。书中他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流行文化的高度风格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风格是文化、商品和资本的混合体,是驱动商品和资本消费迅猛上涨的引擎。之于社会个体而言,风格作为符号表意系统,已经进入了每个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以至于风格修辞已经影响蔓延至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系统。针对当今社会文化中风格修辞的滥觞,布鲁迈特教授通过建构系统的风格修辞理论图式对风格修辞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风格修辞的意义发生机制进行了阐释。


民族符号学

[匈]米哈伊·霍帕尔(Mihály Hoppál) 著
彭佳 贾欣 译
张建中 审校

2020年3月出版

ISBN:978-7-5201-4598-5

作为民族符号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著作,本书将民族文化的实践研究与符号学理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作者基于实证观察,从符号模式及修辞等视角,将萨满文化、匈牙利民族文化中的具体现象与整体的符号系统分析进行了紧密的扣合;将符号体系视为透视民族文化现象的深层结构模式,将民族文化的互动视为语言隐喻的多渠道传播与意义流变,致力于挖掘符号在文化系统的建构中体现的规则和元语言,以及符号与该系统其他部分的关联和产生各种关联的原因。


认知符号学

[瑞典]约伦·索内松(Göran Sonesson) 著
胡易容 梅林 董明来 等译

2019年10月出版

ISBN:978-7-5201-5435-2

索内松是瑞典隆德大学认知符号学研究中心的首席教授,长期以来尝试寻求整合符号学之外的方法作为符号学方法论的有益补充。他从术语到内涵深入探讨了认知符号学,并在该领域的组织方面做了许多重要工作。本书选编了他的部分重要理论文章,旨在向中国符号学界呈现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展示认知符号学的理论视域及其与现象学的关联;二是提供符号学的经验性研究的方法路径。


幸福感符号学:社会文化修辞

[英]阿什利·弗劳利(Ashley Frawley) 著
谭光辉 李泉 等译

2019年10月出版

ISBN:978-7-5201-4264-9

本书将“幸福”(及其各种相关术语)的兴起视为一种社会和政治符号学,探索其起源于美国,随后传播到英国和全球的过程。通过深入分析有关幸福的讨论中有影响的“发声者”的书写和视觉修辞及其后续活动,本书认为,幸福成为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是因为那些有影响的、热心的“知情人”在一个情感术语极易产生影响的文化时刻开始讨论这个问题,暗含着对人类情感“脆弱性”模式的肯定,鼓励了一种低期望值的道德观,非常适合(对资本主义)“别无选择”的时代。


媒介的自我指涉

[德]温弗里德·诺特(Winfried Nöth) [德]宁娜·毕莎娜(Nina Bishara) 编
周劲松 译

2019年10月出版

ISBN:978-7-5201-5305-8

本书对指涉与自我指涉的符号学基础展开探索。它以后现代文化中自我指涉的跨学科语境为关注焦点,检核印刷广告、摄影、电影、电视、电脑游戏、媒介艺术、网络艺术、身体艺术以及音乐领域中的原创性研究。按照作者的观点,广义上,自我指涉这一概念涵盖了自指性、元文本性、元图画、元音乐、元交流、不同文本之间乃至不同媒介之间的指涉关系——尽管程度和层次有所差别。





策划:张思莹

编辑:张思莹

审校:柳   杨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