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叶金国 吕洁|《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出版
作者:人文万象
发布时间 2023-12-22 09:15 浏览量 265
新书速递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叶金国 吕洁 著
2023年11月出版/98.00元
978-7-5228-2791-9
反水投注网站
书摘·前言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中,我国将始终面对人口持续老龄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养老难题的困扰。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2.67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有2.01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4.2%。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超过14%的社会为“老龄社会”,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正式进入“老龄社会”。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22年发布的预测,到2035年和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将分别达到3.46亿人和4.49亿人,老龄化率将分别达到20.5%和37.3%,据此,中国社会将相继进入“超老龄社会”和“深度老龄社会”。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等特征已是不争的事实,持续的人口老龄化将使我国养老问题日益严重。
相对于城市,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局势更加严峻,养老问题更加突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我国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明显,乡村的老龄化水平明显高于城镇。2020年乡村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重分别高出7.99个百分点、6.6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5.11个百分点、4.22个百分点。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年轻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他们或由于务工居住在城市,或通过打拼成为城市居民。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5594万人,占总人口的36.0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91%。与2000年相比,2020年城镇人口增加44605万人,乡村人口减少29760万人,乡村人口占比大幅度下降27.80个百分点。由于老年人流动的限制性较强,人口流出的农村地区的老龄化更加严重,这使本来就薄弱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雪上加霜。年轻人长期在外务工,削弱了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农村老龄化水平持续提高,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但供给不足,基础十分薄弱,有效的服务模式仍在艰难探索中。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时间不长,保障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农村养老问题应该引起包括学界在内的各界人士的更多关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重点和核心,也是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突破口。
研究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必须考虑一个重要的行动背景,那就是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中来系统思考。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一个管全面、管长远的重大决策行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理所当然是包括在其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农村养老问题是乡村建设发展的短板和难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将给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带来机遇和内生动力,必将将我国农村养老推向新的发展阶段,脱离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去研究探讨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是不科学、不全面的。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研究农村养老保障及其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是本书选题和展开研究的着眼点。具体说来,选择这一研究主题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首先,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和应有之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创新多元化照料服务模式”。这就意味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农村居民的基本养老制度、提升养老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在发展中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乡村振兴战略之下,推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选。
其次,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必须协调一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即“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相应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到2035年,我国农村也将构建起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到2050年,高质量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必将全面建成。
最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的乡村振兴总要求,这为农村养老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产业兴旺”将为农村康养产业和养老服务业提供新活力。“生态宜居”将使农村人居环境大大改善,为农村养老自然环境布局打开新的境界。“乡风文明”将为丰富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和营造孝老爱老敬老社会氛围开启新篇章。“治理有效”将为夯实养老服务发展基础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生活富裕”意味着老年人在农村养老的经济支持水平和生活水平将得到极大提高。
本书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出发,在全面审视我国农村养老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和保障水平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农村孝老乡风树立、农村养老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农村多种养老模式的共生发展等问题。全书共有七章。
第一章为“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面临的困境”。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第一步就是要对我国农村老龄化的现状以及农村养老面临的困境进行梳理和分析,基于这样的考虑,本书第一章专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该章明确了人口老龄化概念,探讨了我国整体以及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特征,研究分析了农村家庭养老的困境、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发展所存在的不足。总的来看,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农村养老面临多重挑战。
第二章为“乡村振兴与农村养老”。该章旨在讨论乡村振兴与农村养老的关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推进农村养老发展的支持和影响。该章阐释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与过程,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推出的政策进行了梳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重要意义进行了讨论;分析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养老发展创造的条件、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路径、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养老制度融合的趋势和路径选择。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养老的影响将是系统性的、全面的和深远的。
第三章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养老保障水平”。目前我国农村与城镇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合并运行的,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方面我国取得突出成就,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障体系。该章首先讨论了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历程,鉴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数据难以分离以及一体化运行实际情况,该章对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保障水平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未来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水平的提升路径进行了测算分析。
第四章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支撑农村养老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现实的难题,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不断强化,这是该章讨论的主题。该章研究分析了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需求现状和特征,阐述了农村养老服务人才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发达国家和部分地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据此,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采取多元化策略是壮大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必然选择,包括挖掘老年人力资源潜力、大力培养专业人才、积极培育志愿服务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等。
第五章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孝老乡风的树立”。孝老乡风与乡风文明密切相关,并对家庭养老活动乃至社会化养老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孝老乡风不仅引导家庭养老活动,也为农村养老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发展的重要基础。该章首先讨论孝老乡风与家庭养老的关系,然后分析当前农村孝道伦理观念发展现状及弱化的原因,最后重点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孝老乡风的建设路径。
第六章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构建农村养老社会支持体系是我国农村养老发展的现实要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更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该章从社会支持理论出发,探讨了农村养老社会支持体系基本内容,阐述了乡村振兴对农村养老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的推动作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研究分析了政府在农村养老公共服务供给中发挥的作用;讨论了我国农村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社区为依托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该章最后还讨论了依托社会力量发展农村互助养老的问题。
第七章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多种养老模式的共生发展”。目前家庭养老依然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种社会化养老模式会涌现出来,并在农村养老中发挥积极作用。该章讨论了农村养老模式类型及其发展演变历程,运用共生理论研究阐述了家庭养老模式和社会化养老模式共生的内在机理,认为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种养老模式及其衍生的其他养老模式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共生、共存和发展。
(摘自本书前言,内容略有删减)
图书信息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叶金国 吕洁 著
2023年11月出版/98.00元
978-7-5228-2791-9
反水投注网站
内容简介
本书以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为切入点,审视了我国农村养老现状,深入探讨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养老保障水平、老年人才队伍发展现状、孝老乡风问题、养老社会支持体系以及乡村振兴背景下多种养老模式的共生发展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对策及路径,可为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简介
叶金国,河北经贸大学社会管理德治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河北经贸大学社会治理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
吕洁,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治理及社会保障。
本书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策 划:佟 譞
编 辑:商露元
审 校:周志静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