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孙乐强 | “第二个结合”及其思想解放意义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3-08-16 08:56 浏览量 151
中国特色的关键在于“两个结合”
“第二个结合”何以可能
“第二个结合”是一场
“深刻的化学反应”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
推荐阅读
✦
NO.1
《资本论》与马克思的空间理论
作者:孙乐强
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2年秋季号总第6辑)
· 摘要 ·
《资本论》蕴涵着丰富的空间思想。在这一文本中,马克思详细分析了空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转型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时间—空间辩证法到空间—时间辩证法的转变历程,更为核心的是,他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出发,为我们新时期积极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研究开辟了独特的理论视角。基于此,本文认为,《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的空间问题上具有极其独特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是我们新时期进一步深化空间问题研究的理论生长点。
长按识别
扫码阅读
NO.2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历史定位:
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再认识
作者:孙乐强
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7年第1辑 总第22辑)
· 摘要 ·
本文从古典政治经济学、黑格尔哲学和工艺学三重维度入手,全面评述了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学批判与马克思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诠释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深化和发展关系,并从根本上全面总结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内涵及其哲学意义。
长按识别
扫码阅读
NO.3
自我所有权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柯亨与马克思在当代的相遇——评柯亨的 《自我所有、 自由和平等》
作者:孙乐强
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第3辑)
· 摘要 ·
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中,柯亨认为,马克思平等理论是建立在两个错误前提之上的:一是实现平等条件的错误假设;二是理论前提下的错误设定,即将平等建立在自我所有权之上,犯了与自由主义一样的错误。在此基础上,柯亨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仅仅适用于出身肮脏的资本家,而不适用于出身干净的资本家;更重要的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也是以自我所有权为基础的。实际上,这些理解是值得商榷的。马克思对自我所有权的理解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的,这种具体的、历史的辩证分析与诺奇克、柯亨关于自我所有权的抽象理解存在本质区别。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全面分析了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向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转化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本质,那种认为资本主义剥削仅仅适用于出身肮脏的资本家而不适用于出身干净的资本家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此外,马克思所说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对以自我所有权为基础的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双重扬弃,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回归以自我所有为基础的私有制,是完全错误的。
长按识别
扫码阅读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