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讯】新书速递 | 知名文化学者由兴波潜心力作,寻迹“唐宋八大家”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2-05-23 08:48   浏览量 150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20

五月

星期五

“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深刻地表现了生活。跳跃着的文字,跨越了千年的历史,浸润了读者的心灵。


—— 《浮生次第:寻迹“唐宋八大家”


用思想和文字点亮人生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文坛上一个璀璨的星座,每个人都星光熠熠,合起来则闪耀天际。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宋时期以散文闻名的八位作家:唐代两位——韩愈、柳宗元,宋代六位——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这八位作家的文章首先由明初朱右选编汇总,名为《八先生文集》,编者的初衷是将好的文章编辑到一起,便于学习。到了明代中期,另一个散文家唐顺之编了一本《文编》,也只收录了这八个人的作品。再之后,茅坤依据前面两人的成果,选了这八家的部分文章编为《唐宋八大家文钞》,这部书流行最广。此后,“唐宋八大家”作为一个整体,渐渐为人所接受。茅坤也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唐宋八大家”概念的人,这个名称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唐宋八大家”的很多文章读者都耳熟能详,如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黔之驴》、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洵的《六国》、苏轼的《赤壁赋》、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王安石的《伤仲永》、曾巩的《墨池记》等,都是古文的经典名篇,也是散文写作的范本。对这些传世的名篇进行细致赏析,可更准确、深刻地理解“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体会到文字之粹美,体悟到思想之深邃。千百年来,无数读者从中汲取知识营养,学习文章写作,陶冶情操。


言为心声。



“唐宋八大家”不单在文学上垂范后世,在政治活动、个人生活、思想境界、艺术创作等方面,亦足以彪炳史册,光耀千古。如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在唐宋的思想变革中影响巨大,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在北宋的政治改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欧阳修、苏轼等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八位作家在个人生活方面都经历了诸多波折与磨难,却都能勇于面对挫折,体现出了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从他们留给读者的文字中,透露出他们的丰富生活经历与精神财富。“唐宋八大家”丰富的人生,更值得每一位读者去仔细体悟,即全面而深刻地体悟他们的思想意蕴。


生活是最好的书,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读者。


“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深刻地表现了生活。跳跃着的文字,跨越了千年的历史,浸润了读者的心灵。







力挽狂澜的思想勇士


北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 年),潮州知州王涤邀请苏东坡撰写一篇碑文,东坡欣然应允,不久完成。碑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八代”是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这八个朝代,在这期间,文人写文章越来越注重外部技巧,同时忽略了内在实际的内容,浮华不实。而文学样式的衰落,反映着内在道统的衰落。这段时期内,有人过于沉溺佛老学说,陷入迷信,甚至抛妻弃子不事生产。到了中唐,终于有一个人起衰济溺,他推行了古文运动,恢复了传统师道,有志文人纷纷相从,新的创作蔚然成风。他希望借文学恢复道统,其文章于盛唐一代高峰独树,他自己更是毕生都在为王朝统一、儒道复兴而战斗。


这个人就是韩愈。



苏轼的文章撰写于韩愈庙重修之际,名为《潮州韩文公庙碑》。不仅苏轼给予韩公高度评价,自当时直到后世,都无人能够否认他在思想史、文学史上的地位。


唐承隋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军事力量强大。百姓在很长一段时间免受战乱流离之苦,生活富足。政府底气足,放松了对于思想言论的控制。唐代儒、道、释三教并存,从没有哪一个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宽松的思想环境下,人们对于外族、外邦的风俗与事物也更容易接受,大唐吸纳外族文化的同时,也向外输送文化,辐射形成“汉文化圈”,其范围包括东亚、东南亚,甚至西亚,大唐与欧洲的交流也十分广泛。


上述的种种条件,如一片深厚肥沃的土壤,使唐代文学得以兴盛发展。大唐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交通便利,文人有条件离开家乡,到各地漫游。漫游的路线中,去长安或者吴越(今江浙一带)最为有名,留下了种种美谈。他们或去长安求取功名,或去吴越,感受祖国山水的秀丽与壮美,激发了胸中的创作豪情。中国诗歌在唐代达到了一个高峰,唐代因此有“诗唐”的称谓。散文创作也随着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变化,逐渐脱离六朝浮华之风。


然而,经过“开元盛世”的繁荣,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开始享乐,过上了不思进取的生活,一些积累下来的社会问题也渐渐显露,直至沉疴难起。到了中晚唐,藩镇割据日益严重,中央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安史之乱”之后国力久久得不到恢复,百姓生活困苦,传统的儒家思想随之衰落,想要恢复先前辉煌灿烂的文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韩愈就生活在这样的时期,他才华横溢,矢志不渝,努力为唐王朝寻找一条复兴之路。他开创了新的散文风尚,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名垂千古。


(节选自《浮生次第:寻迹“唐宋八大家”》,由兴波 等 著)




推荐阅读


浮生次第:寻迹“唐宋八大家”

由兴波 等 著

2022年5月出版/68.80元

ISBN 978-7-5228-0006-6



内容简介


他们星光熠熠、闪耀天际
他们是思想变革、政治改革的重要人物
他们是文学、艺术史上不可替代的大家
他们人生坎坷,但坚韧不拔、积极乐观
他们文字粹美、思想深邃
他们用心写下的文字,跨越千年的历史,温暖心灵,照亮思想

“唐宋八大家”在当代国人心目中具有极高的知名度,不单在文学上垂范后世,在政治活动、个人生活、思想境界、艺术创作等方面,亦足以彪炳史册,光耀千古。本书“内篇”从作家的生平、经历、思想入手,全面呈现了“唐宋八大家”的生活、思想、创作面貌,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作家的全貌。“唐宋八大家”的很多文章读者都耳熟能详,都是古文的经典名篇,也是散文写作的范本。本书“外篇”是精选的“唐宋八大家”散文名篇,进行细致赏析,使读者更准确、深刻地理解“八大家”的作品,体会到文字之粹美,体悟到思想之深邃。



作者简介


由兴波,文学博士、书法文献学博士后,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乌克兰基辅大学客座教授。兼任中国苏轼研究会理事、吉林省传统文化公共播讲团团长等职。出版专著《诗法与书法: 从唐宋论书诗看书法文献的文学性解读》《千年英雄苏东坡》等10 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 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吉林省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20 余项。



书籍目录


雄文力挽八代衰——韩愈
一 力挽狂澜的思想勇士
(一)王朝中落,文道改革
(二)身世离奇,生活艰难
(三)珠玉蒙尘,思想渐成
(四)开明师者,铁面监察
(五)建功立业,排佛被贬
(六)平鳄鱼患,思佛法理
(七)不平则鸣,陈言务去
(八)诗作新奇,文以载道
二 韩愈散文赏析
(一)君子立身,戒怠戒妒:《原毁》
(二)士穷见节义,子厚传千古:《柳子厚墓志铭》
(三)以笔喻人,人生百态:《毛颖传》
(四)业精于勤,行成于思:《进学解》
(五)盘古隐居,丈夫有志:《送李愿归盘谷序》
(六)为官是小,为人是大:《蓝田县丞厅壁记》

孤舟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一 风骨卓然的孤舟客
(一)没落氏族,发奋攻读
(二)少年登第,攫为御史
(三)永贞革新,被贬出京
(四)荒僻永州,自嘲愚人
(五)种柳柳江,体衰早逝
(六)虔诚佛徒,亦是儒者
(七)诗文俱佳,淡有余味
二 柳宗元散文赏析
(一)西山景色异,忘我天地间:《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大智若愚,无用之用:《愚溪诗序》
(三)虫小贪心大,终究自取亡:《蝂传》
(四)小寓言,大道理:《三戒》(并序)
(五)为正者立传,为忠者传名:《段太尉逸事状》

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
一 人间清醒的“醉翁”
(一)贫故立志,敏而好学
(二)时文为径,初入仕途
(三)秉性刚强,直言敢谏
(四)数年新政,千古醉翁
(五)力扫积弊,主盟文坛
(六)淡泊晚年,号为“六一”
(七)词媚诗庄,蜚声文坛
二 欧阳修散文赏析
(一)醉翁无意,山水有情:《醉翁亭记》
(二)秋声渐起,人世沧桑:《秋声赋》
(三)君子小人之辨,兴亡治乱之鉴:《朋党论》
(四)祸患积忽微,智勇困所溺:《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哀子不幸,感己人生:《祭石曼卿文》
(六)人品才品俱佳,诗文复古同道:《苏氏文集序》

布衣文豪苏老泉——苏洵
一 平淡归真的文坛巨匠
(一)年少悠游,幸得贤妻
(二)功名难求,静心向学
(三)有子初成,寄予厚望
(四)携子赴京,一鸣惊人
(五)南行留集,卒于微末
二 苏洵散文赏析
(一)以六国论时事,以古史观现实:《六国》
(二)以忠为里,以术为表:《谏论上》
(三)赠友人序,表爱国情:《送石昌言使北引》
(四)知遇伯乐,张公荣光:《张益州画像记》

大江东去显英雄——苏轼
一 豪放婉约的千年英雄
(一)传奇人生,宦海沉浮
(二)夫妻情深,生死相依
(三)外儒内道,烟雨平生
(四)生活智者,文艺巨匠
二 苏轼散文赏析
(一)千古赤壁,通脱旷达:《赤壁赋》
(二)再游赤壁下,惊醒梦中人:《后赤壁赋》
(三)不为物累,超然物外:《超然台记》
(四)胸有成竹,心手相应:《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五)一篇游记,两个闲人:《记承天夜游》
(六)小小游记,大大哲理:《书上元夜游》

敦厚内敛贤子由——苏辙
一 政绩不凡的文学奇才
(一)闭门读书,少年老成
(二)科考延期,兄弟高中
(三)力反新法,受兄牵连
(四)忠勇诤臣,如履薄冰
(五)不问世事,归隐颍滨
(六)晚年诗歌,描绘浮世
二 苏辙散文赏析
(一)天下乐无穷,适意以为悦:《武昌九曲亭记》
(二)黄州快哉亭,坦然天地间:《黄州快哉亭记》
(三)谦逊后学,宽厚宏博:《上枢密韩太尉书》
(四)再论六国事,纵览天下势:《六国论》
(五)渊明诗篇隽,兄弟情义深:《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变法宰相文章手——王安石
一 锐意改革的“拗相公”
(一)年少聪慧,加冠及第
(二)外任地方,造福百姓
(三)担当重任,居丧讲学
(四)意气风发,熙宁变法
(五)用人不察,事与愿违
(六)尘埃落定,归隐问禅
(七)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八)诗风从容,晚归清丽
二 王安石散文赏析
(一)十载不使学,千年伤仲永:《伤仲永》
(二)非常之观在险远,有志方可识奇缘:《游褒禅山记》
(三)居安常思危,稳中亦求变:《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四)革新不为己,变法全为民:《答司马谏议书》
(五)鸡鸣狗盗,士所不至:《读孟尝君传》
(六)果敢刚正,雄文健笔:《祭欧阳文忠公文》

儒者至真文精粹——曾巩
一 醇厚内敛的儒学名士
(一)南丰曾氏,源流渊远
(二)少能为文,拜师结友
(三)专力古文,自安贫贱
(四)馆阁校勘,京居不易
(五)飘零各州,政绩卓然
(六)醇厚儒学,一代宗师
(七)古文名家,诗中儒者
二 曾巩散文赏析
(一)为学励勤苦,修身最关键:《墨池记》
(二)文章圣手,德行于世:《寄欧阳舍人书》
(三)治国之本,重礼重仁:《〈战国策〉目录序》
(四)诫勉后学,修身立人:《赠黎安二生序》



推荐阅读


侘寂之美:唐诗中的理想国


李静 著

2021年3月出版/49.80元

ISBN 978-7-5201-7759-7


本书选择了100首精美的唐诗,分成最为经典的十类题材,加以重新的诠释。其中既有对春花秋月等自然风物的细心描摹,又有登山临水时的深情咏叹,更有面对历史古迹时的深沉反思,其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唐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对这十类诗歌的解读中,我们既可以感知到唐代诗人们五彩斑斓的诗性生活,开阔自己的历史文化视野,丰富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接受美的熏陶,愉悦精神,享受快乐;又可以涵养性情,调适心境;更能够濡染古人崇高的精神,提高我们的人生修为。本书的语言浅而有味、浅而有思;全新的阐释,亦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因此,本书是集趣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唐诗选本。




策划:张思莹

编辑:张思莹

审校:柳   杨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