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讯】书写群学大义|祝贺北大社会学系重建40周年

作者:社会学之思

发布时间 2022-04-11 10:36   浏览量 304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2022年,是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系100周年的重要时刻,今天也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重建40年的生日。北大社会学有着优秀的田野传统,也产出了一部部优秀的学术作品。多年来,社科文献也有幸与北大社会学系保持着长久而密切的合作。

 

1995年,北大社会学系的老系主任袁方教授主编的《老年学导论》于社科文献出版;2002年,杨善华教授、王思斌教授主编的《社会转型:北京大学青年学者的探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及学士学位论文选》出版;同年,《中国社会工作研究》集刊正式创办,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南京大学CSSCI收录(或来源)集刊;2005年,由马戎教授主编的“社会学人类学论丛”开始出版,该书系囊括了王铭铭教授主编的《重归“魁阁”》以及费孝通先生与张之毅先生的《云南三村》……

 

2010年,社科文献出版由李康教授重新翻译的鲍曼的《社会学之思》,也是我们如今这个学术传播品牌的由来。2012年,马戎教授主编的“21世纪中国民族问题研究”丛书出版,至今已有20部成果面世;同年,推出的“北大社会学·教授自选集系列”,涵盖了马戎、郭志刚、杨善华、张静、谢立中、王思斌、高丙中、方文、佟新、钱民辉、朱晓阳及李建新等教授的著作。2014年,刘世定教授主编的《经济社会学研究》集刊创刊出版;2015年出版的卢晖临教授的《通向集体之路》入选当年的社科文献十大好书;2016年,佟新教授主编的《袁方文集》出版,同年还有孙飞宇教授主持的《理想主义与现实改造》成果面世;2019年,张静教授的《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2018年修订版)》被纳入“社科文献学术文库”;2020年马戎教授主持了“21世纪中国教育研究丛书”的编著工作,并出版首部著作《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历史与重建》……

 

20多年来,北大社会学系与社科文献合作出版社会学学术著作近130种,同时也为社科文献输送了人才,他们在北大社会学精神的浸润与引领下,以出色的工作表现逐步成长为社科文献的业务骨干与管理精英。值此北大社会学系重建40周年之际,道一声“生日快乐”,也衷心祝愿北大社会学系越来越好!




1995


《老年学导论》

袁方 主编

郭崇德 姜德珍 李冬民 副主编














2002


《社会转型:北京大学青年学者的探索》

杨善华 王思斌 主编


本书内容包括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学方法论、农村社会学、组织与企业社会学、历史社会学、人口和流动、家庭社会学等七大方面。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创刊


作者系长期从事社会工作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学者和专家,他们深入实际,调查并总结社会工作宏观与微观的实践经验,推动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论文不仅代表了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最高水平,也体现了社会工作教育者、实践者和研究者的现实关怀,而且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促进新时期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模式的探索、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2002年发表至今已有20辑。



2005


社会学人类学论丛


《重归“魁阁”》  潘乃谷 王铭铭 编

《地域的等级:一个大理村镇的仪式与文化》 梁永佳 著

《人神之间:云南芒市一个傣族村寨的仪式生活、经济伦理与等级秩序》  禇建芳 著

《土地象征:禄村再研究》  张宏明 著

《选择:国企变革与工人生存行动》  刘爱玉 著

《云南三村》  费孝通 张之毅 著

《社会学方法与定量研究》  谢宇 著

《福街的现代“商人部落”:走出转型期社会重建的合法化危机》  陶庆 著

《中介组织研究:制度变迁中产权交易机构的案例分析》  方卫华 著

《等级制和社会网络视野下的乡镇行政:北镇的个案研究》  刘能 著

《药费为什么这么高:当前我国城市药品流通的社会学分析》  包胜勇 著

《跨越族群边界:社会学视野下的大瑶山族群关系》  梁茂春 著

《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与就业:以西部现代化进程为背景》  马戎 主编

《声望、产权与管理:中国大学的校企之谜》  郭建如 著


2006


《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03~2004论文集》

王思斌 主编;关信平 史柏年 副主编




2007


《分层线性模型》

[美]安东尼.S.布里克(Anthony S. Bryk) 著

郭志刚 等译


本书提供的技术细节适合大多数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研究人员的需要,包括足够多的实际操作建议和研究示范,并与HLM软件结合,是多层分析者的手册和用户指南。





《实践为本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研究》 

古学斌 阮曾媛琪 王思斌 宋陈宝莲 编













2008


《城乡日常生活:一种社会学分析》

杨善华 主编

程为敏 刘小京 罗沛霖 副主编


该书可以说是一个研究团队对处于变迁之中的中国城乡社会所做的学术探索的记录。这样的记录试图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把握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的变化的脉搏”。从论文涉及的题材看,这种学术探索涉及的研究领域是多方面的。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它既是对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所做的长时间、远距离和宽视野的考察,但是也包含了近距离的对种种社会现象的细微的观察和研讨。





《中间圈“藏彝走廊”与人类学的再构思》

王铭铭 著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谢立中 编



2009


《中国女性行为的文化释义》

钱民辉 田玉荣 著





《费孝通与中国社会学人类学》

马戎 刘世定 邱泽奇 潘乃谷 编



2010


北大社会学·专题系列

谢立中 主编


《后社会学》

《从马林诺斯基到费孝通》

《海外民族志与中国社会科学》

《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

《日常生活的现象学社会学分析》

《结构—制度分析,还是过程—事件分析?》





《社会学之思》 

[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 [英]蒂姆·梅(Tim May) 著

李康 译


2012


21世纪中国民族问题丛书

马戎 主编


《漂泊的精英:社会史视角下的清末民国内蒙古社会与蒙古族精英》  常宝 著

《中国民族史和中华共同文化》  马戎 著

《从教门到民族:西南边地一个少数社群的民族史》 马雪峰 著 

《中国民族关系现状与前景》  马戎 著

《民国时期西部边疆的政权建设与族群关系》  菅志翔 马戎 主编

《人口迁移与社区变迁:内蒙古赤峰调查》  马戎 著

《人口迁移与社区变迁:内蒙古赤峰调查(续篇)》  马戎 著

《西藏的唐卡艺人:职业行为变迁与多元平衡策略》  李健 著

《“肯定性行动”:美国族群政策的沿革与社会影响》  王凡妹 著

《从大清到民国:中国民族理论政策的历史变迁(1644~1949)》  熊芳亮 著

《化边之困:20世纪上半期川边康区的政治、社会与族群》  王娟 著

《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族群关系》  马戎 著

《中国新疆的社会结构:族群分层与流动机制》  马忠才 著

《“中华民族是一个”:围绕1939年这一议题的大讨论》  马戎 主编

《民族政策在新疆教育中的实践与发展》 祖力亚提·司马义 著 

《从桂省到壮乡:现代国家构建中的壮族研究》  卢露 著

《内地办学的运行机制与社会效果:内地西藏班、新疆班专题研究》  马戎 主编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体制与运行研究》  蒋力蕴 著

《族体、语言与政策:关于苏联、俄罗斯民族问题的探讨》  何俊芳 著

《族群归属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关于保安族的一项专题研究》  菅志翔 著

《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2007年北京论坛分论坛文集》  马戎 主编

《西藏的语言与社会》  周炜 著

《以色列阿拉伯人:身份地位与生存状况(1948~2018)》  王宇 著

《历史演进中的中国民族话语》  马戎 著





北大社会学·教授自选集系列

谢立中 主编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族际交往》

《中国的低生育水平与被忽略的人口风险》

《感知与洞察:实践中的现象学社会学》

《社会冲突的结构性来源》

《社会发展:理论·评估·政策》

《走向社会的基础结构》

《日常生活的文化与政治:见证公民性的成长》

《转型心理学》

《当代中国劳动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教育社会学研究:学科·学理·学术》

《地势与政治: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误读的中国人口》





《社会转型:中韩两国的考察》

 谢立中 郑根埴 主编





《边缘与贫困:贫困群体研究反思》

朱晓阳 主编



2013


《生育政策调整与中国发展》

曾毅 顾宝昌 梁建章 郭志刚 主编



2014


《经济社会学研究》创刊


《经济社会学研究》为北京大学刘世定教授联合上海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学界同仁共同主办的学术集刊,旨在倡导经济社会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和理论取向,收录立足中国经验,反思西方经济社会学的现有理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学理论创新的研究成果,采取专题综述、学术前沿论文与评议相结合,一方面反映国内经济社会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积累本土知识,另一方面倡导学术对话与争鸣,努力追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促进学术共同体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2014创刊至今已有7辑。














2015


《通向集体之路:一项关于文化观念和制度形成的个案研究》

卢晖临 著


本书以作者在安徽南部自然村——汪家村前后长达10年的田野调查为基础,讲述了一个集体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如何形成的故事。作者认为,集体制度虽然由国家推动和组织,带有很大的强迫性,但是农民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者,他们被裹挟到集体化的大潮中,同时,也以自己的方式、沿着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向推波助澜,甚至在可能的范围内调整和改变了潮流的走向。















2016


《理想主义与现实改造:一项关于社会公益组织的个案研究与反思》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嘉里郭氏基金脱贫模式课题组 著


本书集中讨论了一个向中国贫困问题宣战的社会公益组织,从其历史演变、理念、组织结构、行为特征出发,将其扶贫行为放置在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及乡村变迁的大历史背景下来进行考察。从对该组织的研究中可获得一些关于中国乡村建设与发展、社会建设运动等等目前社会学界热点问题的启示。





《袁方文集》 

佟新 主编













2017


社会组织研究丛书


《社会领域的公民互信与组织构成:提升合法性和应责力的过程》

高丙中 著


《社会组织化行为:案例研究》

张静 主编





《社区治理:价值匹配(NGT)分析方法》

沈原 刘世定 李伟东 等著





《当代社会的金融化与技术化:学科路径的探索》

邱泽奇 陈介玄 刘世定 主编





《朋友在先:中国对乌干达卫生发展援助案例研究》

邱泽奇 著



2018


《少数民族生育意愿新观察》

周云 秦婷婷 主编





《北京居家养老发展报告(2018)》

陆杰华 周明明 主编





《中国社会研究(第2辑)》

邱泽奇 主编














2019


《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2018年修订版)》

张静 著


本书聚焦于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及其性质,围绕以国家权威为中心的动员体系、权利界定体系、组织体系、法律责任和整合地位的现代性“建设”之作用等展开论述,试图以此揭示乡村冲突的结构和制度性来源。作者认为,基层社会的权利界定和实现,与国家的实质性关联仍然较弱,却与地方性权威单位的治理原则密切相关;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尚未使基层社会的治理结构、原则和规范发生朝向现代的根本性变化。





《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费孝通“江村调查”80周年纪念文集》

周晓虹 张静 乐江 主编





《离异家庭的孩子们》

张春泥 著



2020


21世纪中国教育研究丛书


《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历史与重建》 马戎 主编

《“定制式”人才培养的实践逻辑:以H大学的试点班为例》  王秀丽 著

《中外合作办学:组织场域及运行逻辑》 栗晓红 著

《统一高考与应试体制》  陈彬莉 著





《中国公众捐款:谁在捐,怎么捐,捐给谁》 

韩俊魁 邓锁 马剑银 等著





《开放边界的经济社会学》 

刘世定 [法]劳伦斯·罗兰-伯格(Laurence Roulleau-Berger) 张文宏 等著



2021


《铸就社会心理学的“社会之魂”》

方文 主编



更多精彩内容见下方短视频



北大社会学田野的传统与新生


值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重建40周年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系100周年之际,社科方法研习营第二期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杨善华教授、周飞舟教授、卢晖临教授分享北京大学社会学在多年的科研与教学中对社会调查方法的体系化积累,以及对“社会学中国化”理念的不懈追索。


策划:社科文献群学出版分社

编辑:cyj

审校:myx

封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官网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