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楚、秦文书简牍中的“氏”与“族”及其使用

摘要

“姓氏合一”是学界对战国以后姓、氏的基本认识之一,但无论分析对象还是基本思路都存在商榷余地。既有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少对姓、氏实际使用状况的分析。近年来所出土战国中期以后官府文书则涉及不少称谓的实际使用。包山楚简中的人名多以称氏与私名为主,“居凥(处)名族”中的“族”则对应于氏。里耶秦简官吏履历亦以“族氏”记录官吏身份信息,涉及抓捕“从人”的秦律令、“讂”文书则使用“名、族”,亦强调“族”与氏。但“姓”在楚、秦、汉初官府公文中则较少出现。战国中期以后的官府文书简应在比较明确的意义上使用氏,并与“族”关系密切,姓在这些场景和事务中并不常见。今人论及战国时所讲的“姓氏”或更宜按照时人的说法,称作“氏”。

作者

祁萌 ,北京市,100091,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楚、秦文书简牍中的“氏”与“族”及其使用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6.7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司马迁以来的“姓氏合一”说及其问题
  • 二、“氏”与“族”:从包山楚简中的人名与“居凥名族”说起
  • 三、秦简中“族某氏”与“从人”的“名、族”
  • 四、结语

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