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与对外交流
收藏
主编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本丛书试图从文物、文学经典、语言翻译等多个方面搭建桥梁,以宏观的视野向世界展示河南与黄河文化。分册选题整合地域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从本土和异域文化视角构建与世界多元话语交流融通的对话体系,为中外语境中黄河文化、河南形象话语建构等提供新的素材、研究理论及实践基础。黄婕的《河洛石刻文化记忆研究》,考察了蕴含在河洛地区石刻中的历史内涵与文化记忆、大众思想与生活印记,及其对国家历史书写、华夏身份认同所产生的影响。张优的《河洛人文经典英译研究》,通过研读诞生于河洛地区的代表性典籍作品,分析了河洛文化在海外的译介范式与话语建构,探索新时期河洛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的有效途径。张喆、吕煜的《河南国际形象研究》,考察了当前英、日文媒体中河南区域形象的基本情况,提出了优化河南形象、提高河南美誉度的策略与建议,并对于古都文化的具体主题的翻译实践活动提供了具体翔实的参考。岳中生、张中美的《变译理论视域中的黄河文化英译研究》,从变译视域和变译环境、变译群落、变译过程等视角,论证了黄河文化外宣应遵循的翻译策略,阐明并例证了基于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而采取的具体翻译方法。程国兴的《日本古代物语中的“汉家”叙事》,一方面从汉籍故事影响的角度重新探讨日本文学史及日本文学特质,另一方面从汉籍故事相关文本入手进行中国形象分析,基于汉籍故事的实证分析和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探讨了中国形象在异国文学中的流变特点。总的来说,本套丛书从多元视角和跨学科交叉的研究背景入手,涵盖了河南黄河文化国际交流的几个重要面向,旨在为读者带来河南的黄河文化、古都文化等国际研究的最新动态。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黄河文化研究学术著作亦是“河南黄河文化国际交流研究院”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套丛书对于拓展黄河文化国际研究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有着重要学术参考价值,对于河南黄河文化国际研究同历史、考古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也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 单本选题均已立项。
出版时间
阅读量
{{ pagination.count }}
{{ item.title }}
{{item.author}} {{item.publish_date}} 出版
{{item.desc}}
{{ item.collect ? '已收藏' : '收藏'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