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摘】新书 | 《当代公共政策研究路径:理论、议题与视角》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4-01-31 09:15   浏览量 222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当代公共政策研究路径:理论、议题与视角》对公共政策的各种研究进路、概念、框架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详细辨析,并从政治学方法的角度,系统梳理了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理论,揭示了公共政策的最新发展方向和应用。本书通过对倡导联盟框架、公共政策的话语方法、制度主义、制度分析和发展框架、间断均衡理论、公共政策行为分析、公共政策工具方法、垃圾桶决策模型八种途径的分析,探讨了公共政策的研究路径。每章按照“公共政策基本问题—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公共政策问题解决”逻辑顺序展开,对当代公共政策研究以及这一研究领域中出现的持续性问题阐发深刻洞见。





试读部分




第一章 导 论
B.盖伊·彼得斯 菲利普·齐图恩
引 言

2013年,国际公共政策会议召开。在聚焦当代公共政策研究路径的第一次圆桌会议上,一名参会者将政策科学领域描述为“交战部落”。虽然不同政策研究路径之间的冲突程度很容易被夸大,但在研究公共政策时,通常会使用一些重要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方法。这些路径为政策选择提供了替代解释,并为理解这些政策选择的后果提供了一系列手段。这些路径有与各种政策动态想法相联系的不同知识背景和认识论假设,因此,我们可能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同一组政策制定数据。

这些不同的路径往往会互相忽略,就像它们互相冲突一样。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和政策研究所涉及的不同学术学科的观点相关。但是,更令人惊讶的是,一些相互漠视却是同一学科中不同认识论方法所导致的。以政治学来说,它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在它看来,公共政策是它一个完整的分支学科——这正是漠视的一个相关例子。在公共政策领域,我们可以识别出彼此漠视的十多种不同的路径。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漠视是有问题的。因为在讨论中,即使公共政策研究路径明显存在分裂和争议,其也能帮助指导假设、概念、经验观察、理解和结论,并最终帮助产生更符合严谨逻辑的知识。借用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的一个术语,围绕一个理论的检验和相互辩论有助于巩固其“科学性”。

本书建议通过聚焦于公共政策的政治学研究路径来促进这些路径之间的辩论。因此,它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经济分析、伦理和实践领域,比如公共卫生(因为它涉及公共政策)的重要性。如果对政治学领域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限制——鉴于其他学科对政策确实有很大的发言权——我们认为,这是第一步,即通过限制话语范围,提供开放辩论的真正机会。

为了更好地理解政治学中的政策科学领域,我们首先展示已经发展的不同路径的快速思维导图。这些政策研究路径相互忽略的倾向可以先从不同的政策研究的根本目的来予以理解。我们确定了产生政策研究差异的两个初步构想维度。第一个维度区分了研究的主要对象:政策与政策过程。

第一个维度我们称为“政策分析”,试图将政策本身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并为政策过程产生理解和规范知识。一项政策分析研究通常试图找出构成公共政策的不同因素——例如,工具、问题、原因、后果、法律、决定、公众关注等——以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提出一些新的关系。在政策分析中,我们可以分出不同的亚类,如“政策设计”,这有助于产生“问题提出的原因假设、试图补救这种情况的工具以及理解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三者之间的明确联系”(Peters 2015, p. 2)。我们还可以将“政策评估”也归纳为一个亚组,它提议在政策的结果、产出和目标之间产生规范性知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政策分析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它不仅由研究人员来进行,也由实践人员和专家来进行。

第二个维度我们称为“政策过程研究”,旨在产生关于政策过程本身的知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政策制定的动态,以及在其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不同因素。这些类型的研究对构成整个过程的不同要素非常感兴趣,如问题议程设定、决策、政策制定、实施等;它们聚焦于它们之间的规范和因果关系。在这类研究中,时间性(temporality)是一个关键的维度,其特别关注不同的情境、不同类型的从业者(官僚、政治家、公司、公民等),不同的机构、不同的想法和论述等在中所扮演的角色。在第二类中,我们也可以将其重组为不同的亚类,如“政策变化研究”、“政策制定研究”和“政策执行研究”。

另一个难以定义公共政策的原因是一些路径间的区别——理解政策或政策过程的理论层面和提出建议的应用层面是互补的——另一些路径认为这两个层面不相容并导致理解偏差。如果第一种路径的目的是影响政治进程,那么在第二种研究路径中,研究公共政策的目的通常是简单地理解政治过程( Zittoun 2014),这体现在通过“议题机制”处理政策提议的方式上(Braybrooke 1974)。这是一个古老的争论,存在于所有的社会科学中,例如,大卫·伊斯顿(Dvid Easton)在拉斯韦尔(Lasswell)开始发展政策科学时,就对拉斯韦尔的工作进行了评论。伊斯顿提到了两项拉斯韦尔的研究——第一项研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其研究旨在创造知识,以帮助政府了解精英程序和宣传机器——之后,拉斯韦尔的研究则在于帮助政府实施“好的”决策(Easton 1950)。但这种理论与应用的差异不仅是认识论上的,而且还受到相关国家的研究政策及其与政治学关系的影响。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们发现德国和法国研究者更多地聚焦于第二项研究,而更多的美国和英国研究者则聚焦第一项研究。

所有这些研究路径都是有效的,都有助于政策研究,但它们关注不同的对象和问题,因此它们之间不一定相互联系。正如我们在本书副标题(理论、议题与视角)中所建议的,本书的目的是提出一些不同的政策研究路径,进而从新的角度去增益辩论、交流和相互理解。为此,我们选择了八种当代研究路径(我们认为这是研究界最常用的研究路径),并要求研究每种研究路径的权威专家不仅要考虑当代政策研究的性质,还要考虑未来研究的路径。因此,本书对当代公共政策研究以及这一研究领域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本章的其余部分将探讨公共政策文献中发现的一些基本问题。我们先总体上讨论这些问题,然后在本书涉及这些议题的具体章节中再指明方法。

什么是公共政策?

必须提出的最基本问题是:我们如何定义公共政策和国家在政策中的作用?这可能因为作者的不同而产生许多不同的定义;但是,本书的十章内容都没有打破托马斯·戴伊 (Thomas Dye)(1972)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观察到的传统模式。除了这种多样性外,有关政策定义的最基本的认识论问题是:“它在多大程度上是一种经验定义的现象”与“它是一个更多地由政治和社会过程构建的现象”之间的对抗。公共政策分析中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采取了本质主义立场:学者们认为,对政策的理解是由政治过程构建的,其意义更多在于它是一个解释性问题而不是本质性问题(Zittoun 2014;Fischer and Gottweiss 2012)。

第二个定义问题是,公共政策在多大程度上仅限于国家的活动,或者它是否也囊括了以国家之名或像公共部门行动者般具有影响力来行事的团体和个人的行动。在这一范围的一端是几乎只关注公共部门的学者,尽管在数量上他们占有的比例越来越低(参见 Bell and Hindmoor 2009),而另一端则是那些认为没有政府的治理(并因此制定政策)是可能的也可取的学者 (Rhodes 1996;Koppenjan and Klijn 2004)。如果我们回避这两种极端立场,那么,仍然不可否认的是,当代公共政策涉及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行动者之间的大量互动,无论这些私营部门行动者是市场行动者还是非市场行动者 (Torfing et al. 2012)。

关于公共政策的其他定义争辩可能存在,也确实存在,但这一领域的研究往往是一个能够包含一系列方法的“大帐篷”。事实上,在政治科学中,处理公共政策的视角和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了该领域的活力。不仅实际采取和执行的政策不断改变,而且用于理解这些政策的知识性方法也在继续发生变化。如果我们把其他学术领域的工作也包括在内,如经济学、社会学和规划学,研究将变得更加多元化和更具挑战性。

本书第三章讨论了政策的性质以及各国政府及其伙伴对这些行动的其他思维方式。安娜·杜诺娃、弗兰克·费舍尔和菲利普·齐图恩在第三章中检验了政策在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之间构建了一个话语行动的定义与论据。研究人员需要掌握这一行动,不是为了判断过程或提出一个新的过程,而是为了理解政策过程及其政治性。




新书速递




当代公共政策研究路径:理论、议题与视角
[美]B.盖伊·彼得斯(B. Guy Peters)
[法]菲利普·齐图恩(Philippe Zittoun) 主编
张岌 郭春甫 译
2024年1月出版/98.00元
ISBN 978-7-5228-1564-0

作者简介:
[美]B.盖伊·彼得斯(B. Guy Peters),匹兹堡大学的莫里斯·福尔克(Maurice Falk)政府学教授,国际公共政策协会主席。他拥有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博士学位和四所欧洲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他是《治理》(Governance)和《欧洲政治科学评论》(Europe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的创始编辑,编撰和著述了70多本书。

[法]菲利普·齐图恩(Philippe Zittoun),里昂大学实验规划经济运输—国家公共工程(LAET-ENTPE)学院政治学和公共政策研究教授,也是国际公共政策协会秘书长。他的研究侧重于知识、话语和行动者权力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并得到不同政策(住房、交通、页岩气、环境)的重要实证研究的支持。

译者简介:
张岌,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公共财政与预算、大数据与政府治理等相关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参与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和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出版专著两部,译著两部,公开发表中英论文十余篇。

郭春甫,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基层风险与政策研究,主持十余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出版专著四部,译著一本,公开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本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 
B.盖伊·彼得斯 菲利普·齐图恩
第二章 倡导联盟框架:争议性政策问题的比较分析方法 
克里斯托弗·M.韦布尔 汉克·C.詹金斯-史密斯
第三章 公共政策的话语研究路径:政治、论辩和审议 
安娜·杜诺娃 弗兰克·菲舍尔 菲利普·齐图恩
第四章 制度主义与公共政策 
B.盖伊·彼得斯
第五章 制度和政策过程2.0:制度分析和发展框架的影响 
爱德华多·阿拉尔 穆利亚·阿姆里
第六章 观念的转变:间断均衡理论的起源与演变 
丽贝卡·艾斯勒 安妮莉丝·罗素 布莱恩·D.琼斯
第七章 行为学派:如何助推更智能的政策设计 
彼得·约翰
第八章 工具研究路径 
海伦·玛格茨 克里斯托弗·胡德
第九章 有限理性与政策制定的垃圾桶决策模型 
尼古拉斯·扎哈里亚迪斯
第十章 结论:公共政策理论与民主:角落里的大象 
海伦·英格拉姆 彼得·德利翁 安妮·施耐德
索 引
译后记

图表目录
图2-1 倡导联盟框架流程(改自Weible et al., 2011)
图5-1 制度分析和发展框架(转引自McGinnis 2011)
图9-1 多源流框架示意
图9-2 议题和制度的垃圾桶类型
图10-1 政策和公民的双向关系
表8-1 工具研究路径的变体



国际关系官方读者群现已开通
还未进群的朋友可添加小编微信入群
新书信息、沙龙资讯、赠书
等一手信息等着你
入群请加微信:wm15842266865(备注“国关”入群)

关注我们,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哦!

致力打造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国际关系、外交学、区域国别)新书、好书推介及资讯共享平台。


如果觉得内容还不错,欢迎分享!
不要忘了点击右下角的点赞、在看哦~

策划:燕   羽
编辑:燕   羽
审校:柳   杨
转载自:城邦的世界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