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波依斯(W.E.B.Du Bois)是近年来被重新发掘出来的美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于种族化学术界的控诉以及他对于全球社会学的拥抱,都为我们今天如何应对政治和科学领域的挑战提供了重要的启发。近来知识界对于社会理论经典的西方中心主义和种族主义展开了强烈批判。批判者认为,无论是古典社会理论,还是现代主流理论,都将白人男性所构建的理论的普适性视为理所当然。但除了批判和抛弃,我们对于经典西方社会理论的使用是否存在不同的出路? 在本辑的“杜波依斯和社会理论经典”专题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教授、美国社会学会前会长、国际社会学会前会长迈克尔·布洛维(Michael Burawoy)将和徐晓宏、谢雯、郑作彧三位中国社会学理论家一起,探索当代社会理论发展的困境和出路。布洛维教授不但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劳动社会学家,而且对如何通过发掘杜波依斯的理论推动经典理论进步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四位学者将以马克思主义与杜波依斯观点的碰撞和融汇为例,讨论当代社会学理论发展如何才能服务于社会变迁,通过想象不可能之处来拓展未来可能的疆域。 本辑同时还设有“数字时代的技术与工作”专题,收录了5篇论文,旨在探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工人如何应对数字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数字社会的浪潮下,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如何改变工作场所的管理方式和影响劳动技能?新技术又如何为工人的组织和团结开辟新的领域?本专题的讨论从不同的方面反思了“技术决定论”,展现了在技术革新中人力劳动的重要性,也思考劳动者如何能在技术变革中获得更大的好处。文章涉及卡车司机、智能制造工厂工人、平台经济从业者和AI数据标注员等主体,讨论的议题涉及技术对就业、劳动技能、工作监控、工人互助团结等方面的影响。 本辑收录的其他重点学术论文包括:胡安宁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对“家国情怀”这一概念进行的量化分析;万怡等对社会计算的历史与学科发展进行的全面梳理和展望;孙小逸通过参与有效性的理论视角进行的政府绩效评价与公众满意度的研究;杜世超引入教育水平分层的分析框架,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大学教育是否对年轻世代的生育计划产生影响;乔治·斯坦梅茨对后殖民主义社会学进行了批判性探讨,并提出了西方社会科学概念和理论对全球南方国家的适用性问题。 本辑还收录了一篇学术长书评,探讨了《云帝国:数字平台正如何超越国家及我们如何重新驭之》(Cloud Empires:How Digital Platforms Are Overtaking the State and How We Can Regain Control)一书有关数字平台与国家、社会治理的议题。
严飞 《清华社会学评论》执行主编
扫码加入社群享受粉丝专享购书福利↓↓↓策划:wjy编辑:wjy审校:myx封面:Photo by Susan Q Yin on Unsplash转载自:社会学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