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评】好书责编谈 | 石岩:如琢如磨,感受历史的温度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4-01-08 10:16   浏览量 155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健民的账本:1952~1993,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数字人生》

刘涛 张宏伟 著

反水投注网站

2023年8月

本书对老党员张健民41年的生活账本进行爬梳整理,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群众家庭生活的变迁,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入选2023年9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

严格地说,《健民的账本:1952~1993,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数字人生》(以下简称“《健民的账本》”)出自两位素人作者之手。以微观历史的研究方法和虚构的笔法写作,《健民的账本》这本书是他们的一次尝试,也是本书的最大特色。

作为责任编辑,我最初拿到的是只写了一半的、几万字的书稿,需要完善的地方很多,但其中干货不少,感觉隐藏着一些可贵的宝藏。

例如,他们通过账本的记录梳理了山西省政协原副秘书长张健民先生的阅读史,从中可见1950~1980年代各个历史时期国家的中心工作和政策热点;通过张健民家购买自行车的记录,能够勾勒出几十年间太原交通的历史变迁——公共交通如何取代了三轮,自行车又如何扩展了人们的活动空间。

两位作者在书稿中引用了列斐伏尔在《日常生活批判》中的一段话作为自己写作的鹄的:“单调、重复的日常生活隐含着深刻的内容,从一个女人购买半公斤砂糖这一简单的事实,经过逻辑和历史的分析,最后就能……抓住国家和历史。”他们对日常生活的重视,有年鉴学派的影响;有对以往历史书写的补充之意,即只重视大人物、大事件而不关注芸芸众生和日常生活;也有两位乡邦子弟追索乡贤人生经历的真诚好奇。

书稿开头所写的从在旧货市场购得账本到苦苦搜寻账本的主人及其人生轨迹的经历,有一点侦探小说的悬念和趣味。他们说,在写作过程中,手夹香烟、面容消瘦的张健民老人的形象总不时浮现在眼前,让人独坐灯下,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前辈共同经历了一段沉甸甸的岁月。

这种如琢如磨式的理解打动了我,我想真正的历史经验不全然是通过知识的习得、经验的总结,也应该有这样感同身受式的理解与体会。历史的温度从此而来。任何精神的传承都离不开这样的理解与体会。两位作者通过账本中关于衣食住行、看戏、看病、接人待物等方方面面的记录,再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日常生活,其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品格是立体可感的。

在编辑书稿的过程中,我以“追索—体会—理解”为纲,重新架构了书稿的结构并重新拟定了书稿大部分大小标题,同时提示作者找寻、构建“砂糖”与“国家和历史”之间的联系。

两位作者从张健民先生的账本中发现了非常丰富的写作材料,不惮一一罗列。但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材料虽然丰富但分析稍显欠缺的问题。因此,在书稿的编辑过程中,如何加强分析便成了我主要关注的方向。

例如“香烟不离手”一节,两位作者详细罗列了张健民先生在不同年代抽的不同牌子的香烟。他们发现牌子很杂,且大多不是山西省内品牌,却没有分析其原因。作为责任编辑的我,通过查阅文献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山西的烟草业始于明代,清代不乏佳品。1940年代,烤烟种植面积一度达6万亩,新中国成立后,全省烟田更是一度增加到12万亩。1956年之后,高级农业合作社纷纷建立,农业生产集体化,粮食种植的品种和面积都遵循统一的计划。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当时的农业生产以粮为纲,杂粮和烟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压缩。山西是农业合作化的排头兵,在政策的执行上更加严格。我认为,这可能就是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山西人张健民越来越多吸外省烟的原因。

诸如此类。在微观史料和大历史大时代之间建立联系,是这本书努力的一个方向。结实的经验是人生的馈赠,也是构建家国记忆的基石。希望更多的读者从张健民先生一丝不苟的记录,以及刘涛、张宏伟敏锐而不失温情的梳理与记述中,重温一段家国的历史。





书籍信息




健民的账本:

1952~1993,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数字人生

刘涛 张宏伟 著

反水投注网站 ·年轮

2023年8月出版/70.00元



内容简介

健民,即张健民,曾任山西省政协副秘书长。张健民留下12本账本,时间跨度为从1950年代到1990年代的40余年。《健民的账本:1952~1993,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数字人生》对张健民41年的生活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与爬梳。解析出账本中蕴含的丰富时代信息,既是一部个人生活史,亦有较高的社会史和经济史的价值。



作者简介


刘涛,山西省摄影家协会秘书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业余从事民间文书收藏与整理。编著有《山西杂字藏谈》、《山西话剧档案》、《清至民国山西杂字文献集刊》(20册,合编)等。


张宏伟,供职于某中级法院从事审判工作,四级高级法官,业余从事非虚构类写作,曾在《杂文月刊》《人民司法》《人民法院报》发表文章数十篇。



书籍目录

偶然发现账本
 南宫市场有宝
 故纸温度
 寻找健民
健民其人
 求学之路
 抗战烽火
 十二月事变
 不说假话
账本里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从津贴到工资
 收入与支出
 第一套人民币
 家有数架书
 香烟不离手
 回乡觅食
 物尽其用
 特殊十年
 特志不忘的瞬间
 一车“烧土”
 车轮上的太原
革命家庭的似水流年
 上官双俊同志
 一辈儿女
 丧子之痛
 对多子女的反思
 一家人的娱乐
 亲戚们
 邻里之间
账本里的时代印痕
 下放安泽
 被偷与“严打”
 接待日本佛教恳亲访华团
 与李蓼源的交往
 接待商震一家
 为董清汉平反
 告别
 遗产

尾声






编辑:王燕秋

一审:李姝昱

二审:陈琛

三审:杨平

转载自:中国好书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