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讯】联合书单丨他们是这样解读中国经济的!

作者:经管领读

发布时间 2023-11-21 09:09   浏览量 242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经管联合书单,由社科文献出版社·经管领读发起,联合国内众多经管领域出版单位共同发布,致力于向读者推荐经管领域优秀图书。

我们每月发出一期主题书单,本期书单主题——解读中国经济,由北京大学出版社策划。

赶超的逻辑:

文化、制度与中国的崛起

朱天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过去四十多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经济面貌。哪些因素导致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此,国内外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如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人口红利、特殊的政治经济体制和产业政策、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等等。

本书提出,真正的“中国增长之谜”不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为什么比发达国家快很多,而是为什么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快很多。基于翔实的数据和全球比较分析,作者分析并反驳了几种流行的解释,提出中国的崛起是东亚经济增长奇迹的一部分,而造成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差异化表现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因素,即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对储蓄和教育的重视。


解读中国经济

林毅夫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解读中国经济的权威之作,总结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活动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书中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系统地回顾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


紫金全球矿业梦:

一家矿业企业的创新迭代与滚动发展

傅长盛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从当年资不抵债的县属国有小矿企,到入选2023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第284位、全球黄金企业第1位、全球金属矿业企业第7位,紫金矿业是如何缔造这个旷世传奇的?

从偏僻山区脱颖而出的紫金矿业,三十年来是如何从一座被认为是贫矿的紫金山起步,在一穷二白中开发出金矿、通过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不断壮大、及时完成企业改制转型、对接资本市场走向全国,最终实现全球化跨越发展的?


本书通过紫金矿业的发展缩影展现了中国矿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历程。本书讲述参与紫金山十年艰辛勘探的青年地勘专家陈景河,转型为资不抵债的县级国有小矿业公司经理,通过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将曾被上级部门视为贫矿的紫金山金矿建成中国第一大金矿。进入21世纪,紫金矿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借力资本市场,逐梦全球,在14个国家开发了矿山项目,入选财富世界500强及福布斯全球500强企业,成为中国蕞大的矿产铜、金、锌(铅)生产企业和国际前十的大型跨国矿业公司,为中国矿业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树立了一个标杆和典范。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路径

白重恩、蔡昉、樊纲、江小涓、

隆国强、杨伟民、易纲 主编

中译出版社

本书立足国情,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和研判,解析热点经济政策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大势。本书汇集了隆国强、李扬、王一鸣、刘元春、刘尚希、黄海洲、刘伟、张晓晶、刘世锦、张宇燕、马建堂、杨伟民等一众专家学者的权威观点,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应对经济风险挑战需要遵循的经济规律”“以创新促进减碳增长双赢与绿色转型”等角度展开了探讨,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众多关键问题,指出了党的二十大为经济企稳回升、长期向好提供了强大思想动力。十二章精彩阐述带来了一场学术与理论观点的盛宴,对指导我国的宏观经济规划和经济发展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有助于指导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制度与经济增长

姚洋 著

贝页

本书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与济学家诺斯及其颇具影响力的“新制度经济学”学说的一次带有批判性的梳理与对话。

作者通过严谨的学术论证,从经济史、世界史、经济学及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经验等多维度,批判地看待20世纪末影响深远的“新经济制度学”学说。


嵌入城市:

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

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陆文荣 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规模庞大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构成了改革开放后中国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中国城镇化道路选择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影响。本书从城市嵌入性出发,构建了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突破了以往研究把农民工作为同质性整体的处理方法,着重考察了农民工群体分化对其永久迁移意愿和城市定居偏好的影响,为设计更加具有适用性的农民工社会政策提供了依据。


经济学逻辑

梁小民 著

新华先锋出版公司

世界公认经济学入门教材《经济学原理》(曼昆版)译者、“经济学界流行歌手”梁小民写给大众的经济学普及读物。

人生就是一条经济链,每个现象的背后都存在经济学逻辑,在风趣的寓言中阐释硬核的经济学原理。

为什么企业要设计激励机制?

财富的动力是利己主义?

经济学理性人假设是否正确?

平等与效率总是无法兼顾?

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在本书中,梁小民以寓言故事为切入点,结合文学、生活、历史、新闻等多个方面探讨经济学问题,揭示在复杂现象背后的经济学逻辑。

书中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打破了经济学教科书式的学习方式,突破了专业词汇的壁垒,让读者能够喜欢上经济学,与经济学轻松对话。

此外,书后附有梁小民在北京大学的讲演实录,在与北大学子的对话中,深入探讨关于年轻人读书、社交、成长等话题。



央地关系:寓活力于秩序

吕冰洋 著

商务印书馆

当中国推翻帝制,走向共和时代之后,发现在处理央地关系时,仍要解决集权与分权的一对矛盾。央地关系包括政府间行政关系和政府间财政关系,前者以人事权为主,后者包括政府间事权、财权和转移支付三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政府须给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权才能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但是分权过度又会导致地方政府间过度竞争、妨碍统一大市场形成、中央政府权威削弱等一系列问题。因而集权与分权各有利弊,其利弊分析引发了学界的大量研究。本书接续明末思想家顾炎武《郡县论》的思考,试图用现代社会科学理论,穿透历史的迷雾,回答如下三个重要问题:第一,在中国特殊国情下,央地关系构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第二,自改革开放以来,央地关系的演变逻辑是什么?第三,为什么说央地关系“寓分权于集权”是实现中国长治久安的合理设计?



成事在人

人口、金融与资本通论

殷剑峰 著

反水投注网站

人口负增长、财政上限、逆全球化这三只”灰犀牛“已经到来,因此,着眼于局部的精致分析已不能令人满足,当下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通论”。

本书从历史视角和全球视角讲述了一个综合道理:无论是人口正增长,还是人口负增长,经济发展的逻辑都是币值稳定的货币推动信用扩张,信用扩张推动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决定了经济发展。人口正增长时代不一定对应着经济繁荣,人口红利的实现需要有特定的经济金融条件;在人口负增长时代,也未必一定会发生长期停滞,包括数字资本、新能源资本和人力资本等在内的新资本积累和新的财政金融变革,都是今后经济增长的机会所在。

生产关系、社会结构与阶级:

民国时期劳资关系研究

田彤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全面展现民国时期劳资关系的社会史研究著作。作者运用大量一手史料,如《申报》《大公报》《女工日记》等,通过对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地区、不同所有者、不同实业的劳资关系加以深入分析,讨论了企业生态、行政管理、福利保障、工会团体等问题,呈现出民国时期劳资关系纷繁复杂的样态。本书尤其注重在微观上对社会底层劳工生活实情的展现,对读者认识或重新认识民国时期劳资关系有很大启发。



欢迎更多出版单位及品牌加入我们联合荐书活动:hnj@ssap.cn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