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论文集萃|纳百溪之细流,成汪洋之磅礴——《世界经济》进博会主题文章集粹
作者:社科期刊网
发布时间 2023-11-09 10:18 浏览量 207
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来自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正在共赴一年一度、全球范围内唯一以进口为主题的进博之约。为深化对进口和进博会重要意义的认识,更好谋划新的开放征程,本刊整理了《世界经济》近年刊发的部分主题文章,以飨读者。
商品与服务进口,可以紧密嵌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经济循环中的各个环节,辐射消费者、企业、产业和经济整体等各个层次主体,对经济循环的畅通和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在生产环节,高水平设备和服务的引进,对于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增强生产的环境友好度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比如,林熙等(2023)发现进口高水平的工业机器人应用能显著降低企业排放强度,减少排放量。机制分析发现,机器人应用不仅提升生产技术,降低能源强度,还通过减排技术效应,减少每单位能源消耗产生的排放量。郭冬梅等(2021)还发现,进口产品质量会促使企业更多在生产中应用自有专利,可以帮助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消费环节,扩大进口为消费者提供众多物美价廉的商品与服务。比如,1997年至2005年间外资超市的进入,显著降低了低当地食品类价格,且各收入群体均能受益;同时,能够降低当地零售类进口商品价格,增加进口商品多样性,最终降低整体消费价格指数(石晓婧和李小帆,2022)。刘亚琳和戴觅(2022)则发现,进口关税下调通过显著促进消费品的进口,使得中国的消费品总体进口价格下降约 3%,每年带来约 402 亿元的消费者福利改进。另外,贸易自由化引致的进口关税削减还会降低中国城市居民家庭的消费品与消费性服务生活成本指数,进而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缩小不同收入群体间的实际消费福利差距(王备和钱学锋。2020)。
对产业和社会而言,适度的进口竞争将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福利提升。以汽车行业为例,适度的进口汽车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下调会提高净社会福利;进口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国产汽车特别是中高端汽车要提质增效、不断创新,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冯笑和王楚男,2022)。进口关税下降带来的进口竞争,则会迫使效率较低的高杠杆企业退出市场,并降低在位企业的杠杆率,从而提升经济运行的效率和质量水平(蒋灵多等,2019)。
扩大进口,应当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等目标指引,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国际经贸新规则,不断推进制度型开放。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方杰炜等(2023)发现,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市场扩张效应在总体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进口质量赶超。因为,发展中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促进高技术复杂度产品进口,提升其进口结构(施炳展和方杰炜,2020);扩展外国企业出口产品的种类范围,进口地区会进口新的产品品种(魏浩和李晓庆,2019)。但需要注意的是,知识产权保护并不总是能对进口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中国进口地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虽会提高进口数量,但新品种的质量水平出现下降;仅对中等技术产品的进口产品质量影响显著,对而高、低技术产品的进口产品质量影响都不显著(魏浩, 李晓庆,2019)。这种低质量的进口数量增加对企业直接使用专利也有显著负向影响,进口越多,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的动力越小(郭冬梅等,2021)。另外,出口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将限制进口质量,因此以竞争法为指引,合理确定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将是发挥进口正向溢出效应的重要措施(方杰炜等,2023)。
重视要素自由流动的联动效应。“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员等要素交流的增多将带动国家间的了解与信任,从而带动进口。施炳展和熊治(2023)以免签入境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就发现,人员跨境流动便利化带动产品侧促进一般贸易、高技术产品与资本品贸易。人员流动带来“软信息”流动,增进贸易伙伴间互信,披露高质量产品信息,同时强化传统的“硬信息”流动的积极效应。
重视降低制度型交易成本。降低关税壁垒将带来消费品进口的显著扩张,消费品占进口总额的比重由于关税下调上升了0.35 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4%(刘亚琳和戴觅,2022),降低非关税壁垒能显著促进中国进口产品来源地和进口产品种类多元化,降低对重要经贸协定(如CPTPP等)缔约国的非关税壁垒,将更有利于拓展进口来源地多元化(沈国兵和沈彬朝,2022)。
重视“以我为主”的政策协调。进口不仅应当满足经济发展的短期需要,还要契合经济增长的长期需求;进口能够优化经济循环,但也可能对本土企业形成冲击。因此,应当实现政策统筹协调,引导本土企业有效利用扩大进口带来的机遇,充分发挥进口对经济的正向溢出效应。比如,对企业的生产性补贴,将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引导企业参与产品进口,并提升进口数量、重量和质量的提升。但是,生产性补贴带动进口后,并未引导企业发挥进口的质量效应,而主要为进口的规模效应(许家云和毛其淋,2019)。因此,需着重探索多重政策间的协调,以“组合拳”充分释放进口的积极效应。
[1].林熙,刘啟仁,冯桂媚. 智能制造与绿色发展:基于工业机器人进口视角[J]. 世界经济, 2023, 46(8): 3-31
[2].方杰炜,施炳展,胡锟. 知识产权保护、质量阶梯与发展中国家进口质量赶超[J]. 世界经济, 2023, 46(7): 3-26
[3].施炳展,熊治. 人员跨境流动、“软信息”与国际贸易[J]. 世界经济, 2023, 46(2): 56-84
[4].石晓婧, 李小帆. 零售业开放能否降低消费价格[J]. 世界经济, 2022, 45(12): 52-75
[5].沈国兵, 沈彬朝. 非关税壁垒对中国进口多元化的影响[J]. 世界经济, 2022, 45(10): 130-159
[6].刘亚琳, 戴觅. 消费品进口关税下调的贸易与福利效应[J]. 世界经济, 2022, 45(10): 84-106
[7].冯笑,王楚男. 寡头市场结构下中国进口汽车税费改革的福利效应分析[J]. 世界经济, 2022, 45(04): 80-106
[8].郭冬梅, 郭涛, 李兵. 进口与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基于中国专利调查数据的研究[J].世界经济, 2021, 44(5): 26-52
[9].施炳展, 方杰炜. 知识产权保护如何影响发展中国家进口结构[J]. 世界经济, 2020, 43(6): 123-145
[10].王备, 钱学锋. 贸易自由化、生活成本与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消费福利[J]. 世界经济, 2020, 43(3): 69-92
[11].蒋灵多, 陆毅, 纪珽. 贸易自由化是否助力国有企业去杠杆[J]. 世界经济, 2019, 42(9): 101-125
[12].许家云, 毛其淋. 生产性补贴与企业进口行为: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J]. 世界经济, 2019, 42(7): 46-70
[13].魏浩, 李晓庆. 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企业进口产品质量[J]. 世界经济, 2019, 42(6): 143-168
来源:微信公众号“世界经济杂志社”
《世界经济》最新目录
1978 年创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本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顶级期刊。办刊的目标和基本定位是:(1) 强调学术性和理论性,注重在实际情况介绍的基础上进行政策分析;(2) 立足国际经济理论,兼顾国内外对一般经济理论的研究;(3) 关注国际学术动态,加强对国内问题的分析和研究;(4) 坚持中国学术的风格和特色,同时遵守国际学术研究和编辑出版的标准和规范。2012 年首批成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刊物。
编辑:乐乐
审核:振华
▼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