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讯】社会学 | 社科文献2023年7~9月新书 · 下篇

作者:社会学之思

发布时间 2023-09-28 10:13   浏览量 233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一季一会的新书盘点来啦!

本期是2023年7~9月社科文献出版的社会学新书。

下篇主要涵盖译著类、智库报告类

以及集刊类学术成果。



场景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的建构


童敏 著

2023年9月出版

ISBN:978-7-5228-2083-5

本书选取了老(老年人)、弱(贫困人群)、残(残疾人)三种主要帮扶对象,并且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照顾需求、贫困人群的救助服务、精神残障人士的社区康复开展社会工作行动研究,从三种类型的服务中总结提炼实务逻辑和操作模式,发现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实践与我国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是紧密关联的,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遵循的是一种场景实践的逻辑,即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开展专业服务,因此其理论建构也需要以场景实践为核心。据此,本书进一步建构“事-人”双维整合框架,把特定日常生活场景中遭遇的“事”的问题解决和“人”的自我增能紧密结合起来,建构一种人与环境协同改变的理论体系,探究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实现自我的成长改变,延伸了社会工作理论的文化精神维度。



空间生产的合约机制与产业用地到期治理


刘成明 著

2023年9月出版

ISBN:978-7-5228-2257-0

本书基于对产业用地合约性质的基本判断,在“社会-空间”逻辑基础上,引入新制度经济学的合约理论以及心理所有权理论,考察了空间生产的合约机制,阐述了“合约-行为-认知”互动关系,并从合约角度探索产业用地到期问题,分析了产业用地上空间生产合约的结构特征、存在问题和优化策略以及权利认知构建机制,最后提出优化空间治理体系及解决到期问题的政策建议。本书为国有土地续期制度建设提供了新的认知,丰富并拓展了空间生产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合约理论。



手工艺在都市的生长:

现代民俗学的探索


徐赣丽 滕璐阳 等 著

2023年9月出版

ISBN:978-7-5228-2382-9

本书是对手工艺在当代都市语境下的传承走向即其新变的考察和思考。本书较为细致地展现了手工艺的变迁过程与多样化的传承形态,特别重视手工艺对人的意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对民众创造性地化用传统资源的生活实践进行了学术观照和理论探索。这不仅拓展了民俗学的研究领域,也对手工艺在当代的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启发意义。



何以为善:

可持续社会创新案例集(第1辑)


房莉杰 高雯雯 等 著

2023年9月出版

ISBN:978-7-5228-2319-5

本书以友成“三A三力”社会创新评估框架为基础,撰写了8个社会创新案例报告。通过将评估方法融入创新案例,一方面,试图做方法论的创新,发展出定性的案例评估的方法体系;另一方面,这一评估体系同时也是一套指导手册,指导各个主体,各个领域的社会创新为什么做、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目前完成的案例集只是“社会创新案例库”建设的第一阶段成果,未来计划每年出版一本。跟踪社会创新实践发展的同时,也为形成标准化的案例库,用于未来的教学和研究。



社交媒体环境下助残社会组织赋能机制研究


周林刚 等 著

2023年8月出版

ISBN:978-7-5228-2070-5

本研究以社交媒体为时代背景,以增权赋能为概念工具,以激发权能为理论基础,以当前助残社会组织的基本能力状况为基础,深入分析社交媒体环境下助残社会组织的赋权机制。本研究得出的研究结论为:第一,助残社会组织治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亟待提升;第二,助残社会组织社会媒体使用率低,社交媒体运行能力非常有限;第三,助残社会组织与政府、残联的关系整体较好,但其公共关系模式有待优化;第四,社交媒体对残障权利倡导的影响越来越大,正在促进残障权利倡导工作;第五,助残社会组织管理志愿者的能力普遍较弱;第六,助残社会组织很少运用社交媒体进行组织形象构建,其形象构建工作亟需启动;最后,“大米和小米”的赋权案例研究显示,善用社交媒体平台、运作模式的社会企业化是助残社会组织赋能的成功经验。基于研究发现和研究结论,研究提出了政府、残联赋能助残社会组织的路径和策略,以及社交媒体环境下助残社会组织自我赋能的对策和建议。






认知启示录:

信息社会人类的天性、理性与独立性


[法] 杰拉德·博罗内

(Gérald Bronner) 著

张潇 译

2023年7月出版

ISBN:978-7-5228-1566-4

此类情形亘古未有。纵观人类历史,我们掌握的信息从未如此之丰富,享受知识和娱乐的空闲时间也从未如此之充裕。前人曾梦想: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解放。然而,梦想可能会演变为噩梦。信息浪潮带来了各种观点的广泛碰撞与激荡,“认知市场”的放松管制导致了严重后果:最糟的就是攫取我们最珍贵的瑰宝——注意力。在屏幕的诱惑下,我们沉迷于非理性的各类幻象。精心的设计让心智被无谓的消耗,而心智正是决定人类未来的关键。这种令人不安的情形暴露出人类深层次的某些渴望。与我们自身本性对峙的时代到来了吗?面对这种所谓的文明威胁,我们是否能成功逃离?又该怎样逃离?这正是杰拉德?博罗内(Gérald Bronner)在本书中探讨的历史性命题。



隐性社会规则:

终身雇佣制塑造的日本


[日] 小熊英二 著

暴凤明 译

2023年6月出版

ISBN:978-7-5228-1743-9

在日本,“应届毕业生批量招聘”“长期雇佣”“年功序列工资制度”等具有强烈本土特色的雇佣惯例直接决定了人们的求职与生活需求,形成了支配和控制日本的“社会规则”。正式雇佣与非正式雇佣间因此出现了难以跨越的巨大鸿沟,这种“双重结构”的影响不仅覆盖了作为工作两端延伸的教育体系与社会保障制度,还扩展到政治和身份认同等方面。


生活在规则之下的人们,根据“生存方式”的差异,被划分为“大企业型”“地方型”“残余型”。本书将从这三种生存方式出发,通过回溯日本式雇佣惯例的源流与发展历程,借助与欧美各国劳动史的横向对比,尝试探明形塑日本的“隐性社会规则”的真面貌。








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22~2023)


谭日辉 主编

李金娟 包路林 副主编

2023年7月出版

ISBN:978-7-5228-1933-4

本书立足中国社区发展实践和趋势,本形成关于中国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模式和有益思路,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社区治理,进而推进中国式社区现代化发展。立足中国社区发展和治理,本书提出:一是应突出党建引领,由各级政府及时总结经验、调整相关制度条例,建立对社会组织的长期合作机制和年度考评机制,推动法治建设、政策落实以及工作队伍保障,以正位、赋权、补短、整合的“四位一体”社会参与途径破解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难题,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完善与治理能力提升;二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应以打造低碳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为目标,借助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契机,在优化慢行空间分区、强化路权动态平衡、注重市民多元参与、社区感营造及社区生态化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三是由政府统筹规划,整合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平台管理内容、推进互联网适老化发展,规范服务流程、建立第三方监管体系、统一行业规范标准,整合医养服务资源、加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员专业化技能,优化社区智慧养老和医养结合发展。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3)


方勇 季为民 沈杰 主编

杨斌艳 执行主编

季琳 叶俊 副主编

2023年7月出版

ISBN:978-7-5228-1796-5

本书是青少年蓝皮书的第九部,基于第11次调查数据和本领域专家学者的专项研究,对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最新情况进行了报告,对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对有关区域的情况进行了专题报告。


本书结合最新专项研究,重点对中国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网络社交、网络素养、网络文化等最新情况进行了报告。结合历年调查数据,分析了教师和家长两个维度对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认知及态度变化。同时,对张家港市和广州市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现状做了深入研究报告。



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21~2022)


韩嘉玲 主编

冯思澈 刘月 副主编

2023年7月出版

ISBN:978-7-5228-1522-0

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的启动之年,在当前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口流动迁徙持续活跃的情况下,流动儿童的生存境遇、群体特征及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面临的调整和解决路径都亟待关注和研究。《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21-2022)》在过去两份报告的基础上,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流动儿童教育”为主题,特别围绕“回流儿童”和“再迁儿童”两类流动儿童新群体,以及特大、大、中、小等各类城市相关政策对2021年~2022年的流动儿童教育新形势进行研究和总结,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路径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展现我国流动儿童教育的新动态。



中国巾帼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1~2022)


全国妇联宣传部

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

组织编写

2023年8月出版

ISBN:978-7-5228-1552-7

巾帼志愿服务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新时代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立足社区、面向家庭、扶危济困、守望互助是巾帼志愿服务的宗旨和特点,也是巾帼志愿服务的工作定位和工作重点。多年来,巾帼志愿服务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态化开展帮困解难、雪中送炭、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工作,成为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精心培养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对此,研创团队深入回顾巾帼志愿服务发展历史与现状,总结成果与经验,精心编写此书,以助力推动新时代巾帼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社会学刊(第1卷第6期)


刘欣 主编

李煜 胡安宁 副主编

王宁 特邀执行主编

2023年6月出版

ISBN:978-7-5228-1874-0

本刊是由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一本集刊,以“理论与实证并重、创新与传承结合”为办刊宗旨,刊发前沿性、高水平的社会学研究成果。倡导扎根本土、独立思考,促进学术争鸣,构建本学科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以全球视野和本土创新,为推进中国社会学研究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在理论创新与现实需要的双重驱动下,消费研究得到学界的关注。本专刊以“消费社会学”为主题,聚焦消费社会中的各项议题,对社会阶层、数字平台、消费文化和观念对消费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



都市社会工作研究(第13辑)


范明林 杨锃 陈佳 主编

2023年6月出版

ISBN:978-7-5228-1639-5

《都市社会工作研究》是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办的CSSCI来源集刊,采用匿名审稿制度,所收录稿件均经过严格评审,在学界有很高的知名度。本辑为第13辑,收录了社会工作评估研究、学校社会工作研究、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禁毒社会工作研究等方面的文章。本书涉及的研究范围较广,每位作者都对自己所在的社会工作领域的发展情况做了阶段性总结,实用性较强,丰富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加强了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支撑,可以为社会工作理论探索和实践提供借鉴与指导。



清华社会学评论(第19辑)


王天夫 主编

严飞 执行主编

2023年6月出版

ISBN:978-7-5228-2115-3

《清华社会学评论》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自2000年创刊以来,始终以“面对中国社会真问题,关注转型期实践逻辑,推动本土化理论研究”为宗旨,刊发了许多在学界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学术成果。近年来,《清华社会学评论》开始以热点主题的形式组稿出版,以独到的视角、精辟的论述,掀起了学术界对“面向社会转型的民族志”“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治理与社区建设”“历史社会学”“劳工社会学”“科技与社会”等问题的讨论热潮,搭建起一个交流共进的学术平台。该刊从2017年度起恢复出版,并改为每年两期,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出一期。本期为第十九辑,设置“把中国问题放在心中:老清华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社会学理论研究年度述评”“学术论文”三个栏目,共收录学术论文13篇。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24辑)


杨宜音 主编

佐斌 温芳芳 特约主编

2023年6月出版

ISBN:978-7-5228-2199-3

群体是多学科关注的社会现象。在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社会群体是由相同社会身份与行为特征的人所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边界的人群集合。国内外群体认知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刻板印象、群体互动等方面。本辑《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以“社会群体印象评价”为主题,围绕社会群体印象评价的个人与社会视角、社会群体属性对印象评价的影响、文化变量在现实社会群体印象评价中的作用、群体刻板印象心理加工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构建了中国社会群体印象评价的位置-贡献两维模型,对当代中国社会群体心理建设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与社会(第4辑)


李国武 主编

艾云 方舒 执行主编

2023年8月出版

ISBN:978-7-5228-2255-6

金融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特定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塑造的产物,因而从制度分析视角对金融市场开展深入的实证研究至为重要。本辑分四个专题展示了学界最新研究成果:一是系统综述制度分析范式下西方金融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政治、文化制度和知识生产视角下西方金融市场结构、机制及其动态演化等;二是中国社会金融化发展及其对主观公平感和创新创业的重要影响;三是金融社会工作提升“一老一小”社会群体金融福祉的实践经验与重要作用;四是从制度分析视角对《地方金融治理的制度逻辑——一个风险转化的分析视角》一书的述评。








社会学 | 社科文献2023年7~9月新书 · 上篇

社会学 | 社科文献2023年4~6月新书 · 下篇

社会学 | 社科文献2023年4~6月新书 · 上篇

社会学 | 社科文献2023年1~3月新书 · 下篇

社会学 | 社科文献2023年1~3月新书 · 上篇




策划:qhf

编辑:qhf

审校:myx

封面:Photo by eberhard 🖐 grossgasteiger on Unsplash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