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新书 | 《中国绘画美学中的风格观研究》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3-09-26 09:14 浏览量 147
“风格”(style)是西方艺术史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一般来讲,它主要指一个艺术家、一个艺术团体或者一个地域、一个时代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呈现的稳定性特征。传统的艺术史写作主要是瓦萨里名人传记式的或者编年体式的,缺乏一个学科的独特体系。风格的发现,则为艺术史学家走出琐碎的现象记录和描述,建构一个具有内在秩序的艺术史提供了可能。在现代艺术史家看来,艺术史主要就是风格史。
西方艺术史学中的风格理论在近代开始传入中国,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中国绘画史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海外汉学研究者将风格研究广泛地应用到中国绘画的研究中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绘画史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到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的按年代进行画家研究、文献考证、画迹著录的传统写作模式,使得中国绘画研究逐渐探索出了以作品为中心的研究进路,对于中国绘画史发展为一个现代学科,以及中国绘画史研究的推进都有重要的积极作用。风格研究涌现的丰富成果已经将中国画史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风格研究对于中国绘画研究来说,已经必不可少且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有些学者也注意到用西方的风格理论来分析、研究中国绘画时,难免会渗透西方的风格观念。其对中国绘画风格的构成、演变等的解释和评价,很多情况下与中国绘画在原有文化语境的实际情形并不相符,甚至相抵牾。而且西方风格理论在面对中国绘画的独特面貌时,也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以上构成了《中国绘画美学中的风格观研究》的选题背景。
(一)主要研究思路
中国绘画美学对风格的思考涉及个人风格、流派风格、地域风格、时代风格、画体风格等,十分庞杂。本书采取问题式的研究视角合而论之,选取较为重要的、中国绘画美学讨论较为集中的五个风格问题来展开研究。
首先,是对风格概念的考察。风格概念往往蕴含着最为根本的风格观念。中国绘画美学中的风格概念主要来自人物品评。所以有必要对人物品评的品评模式和品评概念进行分析,梳理出其对绘画批评中风格意识的影响。这一时期绘画批评中使用的一些概念,在今天的研究中有时被理解为风格概念,本书对这些概念进行了辨析,以避免含混。完成这些工作之后,需要对中国绘画美学中常用的风格概念予以梳理并逐个辨析,对其作为风格概念使用时的内涵、外延及特点进行概括,对不同风格概念之间的差异及其产生、衍变、组合的规律特征进行总结,以期为本书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对风格渊源问题的考察。中国绘画的历史漫长,不同时代的绘画有着不同的风格形态,特别是宋元之变导致中国绘画状物象形与抒情写意的观念分流。所以考察风格渊源尤需结合具体的画史背景。本书基本就在宋元之变的背景下,分别对状物象形观念下的风格渊源和抒情写意观念下的风格渊源进行了考察。完成这个工作后,有必要对风格渊源这一风格理论中最根本的问题进行诠释和评价,以期总结出中国绘画美学风格观念的基本品格。
再次,是对风格构成和形态的考察。绘画风格的构成元素,主要指那些最具风格导向性和构成性的绘画元素。这里需要辨析作为画作的构成元素和作为风格的构成元素的异同,并对风格构成的基本法则做出概括。中国绘画美学如何指称、划分复杂多样的风格形态是我们认识画史、展开批评的重要前提,有必要对这两个问题分别予以考察。特别是对风格形态的指称和划分,不仅可以显示出风格形态的特征所在,也可以显示出其背后隐含的风格意识。这是考察中国绘画美学对风格形态的指称和划分时需要注意的。而风格的构成和形态的特征可以最直接地呈现中国绘画美学对风格的理解,有必要对其加以概括,以期在风格渊源之外,为理解中国绘画美学风格观念的基本品格提供一个新的面向。
复次,是对风格嬗变的考察。风格的嬗变是风格之谜中最为引人入胜的部分。其中以微观层面的个人风格之变和宏观层面的时代风格之变最为重要。在这一部分,本书也将主要讨论这两点,整理出中国绘画美学对风格嬗变原因的思考。另外,风格的衰颓和风格嬗变的动力,也是风格嬗变问题中最为核心、最具理论深度的,有必要对其做出专门的解答。
最后,是对风格评价的考察。风格评价最直接地体现了不同观念、价值的诉求和分歧。在风格评价中,又以高下评价最为重要。一般来说,风格评价往往分为两种观念,即风格无高下观念和风格有高下观念。在这一部分,我们也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整理中国绘画美学中的相关思考。而风格孰高孰下,往往是各种价值标准的冲突焦点,众声喧哗中其实集中地体现了价值标准的轩轾。所以有必要对风格评价混乱的现象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对不同的风格评价体系及其标准进行梳理,从而为减轻风格评价的混乱提供可能。
(二)主要研究方法
本书的研究方法,首先以问题式研究为中心,并结合历史研究。问题式研究的优势在于能够跳出琐碎的画史现象,统摄材料、提炼观点,形成清晰的理论思考。其弊端是容易失之空泛,一味跳脱而难以解释乃至违背具体的史实。所以又要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在微观层面为问题式研究提供背景和支撑。本书考察各个风格问题时,力求结合历史背景,为了防止琐碎的史实考察湮没问题探索,历史研究是隐含在具体的问题式研究之中的。
在具体收集分析材料、提炼观点、展开论述时,主要采取归纳法,并结合演绎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的优势和弊端与问题式研究和历史研究的优缺点相类似。归纳法容易陷入具体的琐碎史实中,无法形成理论穿透力;而演绎法又容易脱离史实以致妄解、玄谈。中国绘画美学中关于风格问题的思考极为琐碎,所以本书在具体分析材料时,先使用归纳法予以连缀,找出其共同的观念。在此基础上提炼观点,进行理论的抽象和概括,这时更多地使用演绎法,以填补片言只语的琐碎材料之间的裂隙,将其内在的逻辑理路演绎出来,从而使其呈现相对清晰的观念,进而将其纳入理论的思考之中。
(节选自《中国绘画美学中的风格观研究》绪论,内容有删减)
新书速递
中国绘画美学中的风格观研究
裴瑞欣 著
2023年8月出版/99.00元
ISBN 978-7-5228-2038-5
内容简介:
本书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风格概念
第一节 人物品评与风格概念的产生
第二节 风格概念群组
第二章 风格的渊源
第一节 风格才思论
第二节 风格性情论
第三节 风格渊源理论诠评
第三章 风格的构成与形态
第一节 风格的构成
第二节 风格的形态
第三节 风格构成、形态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 风格的嬗变
第一节 个人风格之变
第二节 时代风格之变
第三节 画风的衰颓——习气问题
第五章 风格的评价
第一节 风格的等值观念
第二节 风格的高下观念
第三节 风格评价的几个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策划:张思莹
编辑:张思莹
审校:柳 杨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