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活动】多样性之美正在消亡,我们应当如何留住它?| 沙龙预告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3-09-22 10:04   浏览量 228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热带雨林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多样性最丰富的生物栖息地。在雨林残酷的环境中,为了适应和生存,生物进化出了前所未有、多姿多彩的形态。这种丰富是生命对严苛生存环境的回应,同时带来惊人的美丽。

18世纪以来,人类逐渐开始大片砍伐和焚烧热带雨林。现代过度发展的畜牧业和油棕种植业已对雨林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出于经济目的而大面积破坏雨林的行为已成为雨林消亡的主要原因。

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美丽被破坏后往往是难以恢复的。森林的消失将通过降水的变化影响全球气候,而雨林物种多样性的消亡将使我们丧失认知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机会。

保护热带雨林,关乎整个星球的未来。

约瑟夫·H.赖希霍尔夫,一位知名的德国动物学家、进化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他出版了许多关于自然与自然保护、生态学、进化、气候与环境保护的书籍。反水投注网站 方寸书系于近日推出了他的新著《雨林:留住正在消失的美》,这本佳作一经出版便拿下了德国出版专业杂志《图书市场》2021年最佳专业图书。在这本新书中,他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多样性之美正在消亡,我们应当如何留住它?

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2023年怀柔区“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已在金秋九月拉开帷幕。9月24日(周日),主场活动将在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举办,反水投注网站 ·方寸联合中信书店,邀请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博士“玉米实验室”创始人、植物科普作家史军博士,在中信书店怀柔科学城店展开对谈,将围绕《雨林》一书的核心命题“如何拯救濒危的美丽雨林生物”进行探讨,并向公众科普为何保护离我们很遥远的雨林是如此重要。




  · 活动信息 ·



“ 正在消失的美 ”

《雨林:留住正在消失的美》新书沙龙


主持人

胡圣楠


嘉  宾

张劲硕 史军


主  办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方寸

中信书店


时  间

9月24日(周日)14:30-16:30


地  点

中信书店·怀柔科学城店

怀柔区雁栖镇雁栖大街53号创新小镇

H楼2层中信书店


报名链接

识别以下二维码即可报名


线上直播




  · 嘉宾介绍 ·




嘉宾

张劲硕


◆◇◆◇◆


博士、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主持工作),中国动物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主要从事哺乳动物学研究、科学传播等。曾为大英自然博物馆、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访问学者。发表论文30余篇、科普文章400余篇,编写或参编各类著作23部,翻译和审校图书近300册。担任《博物》杂志特约审校,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编写组顾问;央视《正大综艺·动物来啦》《科学动物园》等节目常驻嘉宾。曾荣获阿拉善SEE生态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国自然好书奖等。


嘉宾

史军


◆◇◆◇◆


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研究馆员,“玉米实验室”创始人,科普图书策划人。中国植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成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教科版小学科学课本核心作者。著有《中国食物·蔬菜史话》《中国食物·水果史话》《植物塑造的人类史》《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等。系列科普视频《植物有话说》《一点植物学》主创。同时担任《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水果传》《风味人间》等多个纪录片科学顾问。


主持人

胡圣楠


◆◇◆◇◆


反水投注网站 方寸品牌策划编辑,《雨林》责任编辑。




  · 主题图书 ·


雨林:留住正在消失的美


[德]约瑟夫·H.赖希霍尔夫 著

[德]约翰·布兰德施泰特 绘

廖峻 马越 译

2023年8月出版/定价138.00元

ISBN 978-7-5228-0868-0

反水投注网站 ·方寸



  · 文章试阅 ·



热带雨林的薄土

现在,让我们重点关注一下热带雨林的土壤。为什么气候温和与寒冷地区的森林都以几乎全年不变的高强度态势生长,而这些森林却有着比热带森林更多的腐殖质?在年总量中,热带森林应该比靠近极地的森林产出更多,因为越靠近极地,生长季节就会变得越短。这个结论不仅显而易见,而且外部印象甚至强化了这样的假设:热带森林一定生长在非常肥沃的土壤上,因为它作为一片广阔的常绿丛林是如此茂盛。当亚历山大·冯·洪堡在奥里诺科河河岸探索南美的热带森林时,就被这种幻象所迷惑,那里的丰富资源着实征服了他和他的同伴——植物学家埃梅·邦普兰。他们认为,这可能是最为肥沃的土壤了。洪堡总结说,亚马孙地区将是属于未来的土地,因为那里水资源丰富,森林连绵不断,温度一直在 30℃左右浮动,可以说是相当舒适。但是,洪堡以及他之后的许多探险家都没有注意到,生活在亚马孙、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的雨林中的人口是如此之少。加勒比海沿岸的干旱地区,气候有时热得要命,却在两百年前就是人口稠密的地方了。安第斯山脉的寒冷高原也是如此,在西班牙征服者到来之前,先进的印加文明已经在这里发展起来,并从秘鲁扩张到南部的智利和北部的哥伦比亚。在当今的巴拉圭和阿根廷北部,一个由耶稣会士领导的印第安人国度在洪堡的时代曾盛极一时。在潘帕斯草原的南部内陆地区,高乔人(Gaucho)带着他们的羊群同来自南极洲的风暴抗争。在巴西,内地的定居者从东南和南部迁到塞拉多的干燥丛林中。然而,在洪堡的时代,亚马孙地区基本上还是未知的荒野,在那里只有印第安人、传教士和淘金者。



即使在洪堡的时代之后的一个世纪,闯入这片地球上最大雨林的也并不是预言中去开辟富饶新世界的殖民者,而是橡胶开采者,他们是为获得汽车轮胎橡胶而闯入的。当亚马孙雨林最偏远的角落第一次遭遇较大规模的砍伐时,北美的大片森林已经遭到破坏。森林砍伐是以遥远的巴西朗多尼亚(Rondônia)和阿克里(Acre)为起点,而不是从远洋船可以航行的亚马孙河下游开始的。第一批大型种植园建立于 100 年前并最终失败,丰茂的热带森林并没有带来巨大的收益。

一般来说,土壤贫瘠还是肥沃,取决于降水和温度。如果最好的土壤长期处于冻土状态,那么它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来说是没有用的。富含植物可用矿物质的荒漠土壤在适当的灌溉下也可以有很好的收成,只是往往会发生土地盐化现象,因为水流会溶解土壤中的盐分,并将其引到地表。

为什么森林中不会出现,或者只在特别不利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土壤盐化?主要原因在于树木对水分平衡的调节。树木吸收地下水,同时又避免土壤表面的水分过度蒸发,因为它们为土壤遮阳并保持土壤湿润。大片森林发挥的作用更大。它们不仅蒸发了大量的水,还利用蒸发的水产生了新的降水,上升的水汽凝结成云层,随着上升的高度变得更加密集,形成阵雨云和雷雨云(积雨云)。在小型林区,这一点并不明显,或者可以说对季节性或年降水总量没有数额上的影响。然而,这种自产的雨水对大面积森林地区非常重要,对热带雨林也有着最强烈的影响。亚马孙地区是这方面最好的例子。

亚马孙雨林有一个独特的地形特征。雨林在亚马孙河口相对狭窄。然而,离海越远,它就越宽,最大宽度甚至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最大宽度相等。在那里,它还与哥伦比亚的马格达莱纳河上游和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河上的雨林相连,这些雨林不属于亚马孙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的特征极为显著,它的形状像一个扁平的梨,亚马孙河口作为它的“梨蒂”直入南大西洋。这个地形不是简单出现的,它的形成自有其原因。越是往西向着安第斯山脉,降雨量越是罕见地猛烈增加。这确实很奇怪,因为降水云层来自大西洋,亚马孙河口地区及与其接壤的腹地应该下雨最多,而西边几千米远并且远离海洋的地方应该降水最少才对。在大面积的陆地上确实是这种情况。在北美洲,北美大草原与落基山脉交界处,即在地理上与安第斯山脉的亚马孙山麓相对应的地区,降雨稀少且毫无规律。美国中西部的广大地区本可以得到更多的降水。对此,我们需要解释亚马孙地区的“雨林梨”。



当我们观察其水循环的平衡时,它显得更加奇怪了。对于亚马孙来说,这很简单。因为来自大西洋的雨水降雨量与从亚马孙河流入大西洋的水量是相等的,年平均量约为 6600 立方千米或 6.6 万亿升。亚马孙河流域有近 600 万平方公里,这样算下来,区域降水量对热带雨林而言实在太低了,要形成并且维持雨林环境,至少需要两倍的降水。

事实上,这隐藏着一个大问题,稍后我们会进一步阐述。为什么远在西部的雨量比大西洋附近的雨量大?这是因为来自南大西洋的水在亚马孙地区经历了更多的循环周期。它被森林多次送回大气层,上升并凝结成阵雨,最后流入河流并回归大海。在海洋—云层—来到陆地上空—降水—流入河流并通过亚马孙河返回海洋的大循环中也包含了森林本身产生的无数小循环。水从森林中上升,凝结成云,并以强降雨的形式再次降下,如此多次循环往复。因此,在远离大海的安第斯山脚下,年降雨量甚至高达 10 米,而在亚马孙河口附近,降雨量只有这个数字的五分之一。但是,只有在森林面积足够大的情况下,森林才会自己制造雨水。如果森林被砍伐,林地被转化为牲畜的牧场或种植大豆的种植园,那么如此高频的小循环就不会再出现了。年降水量会减少。如果年降水量低于大约 2000 毫米雨量的临界值,就会损害剩余的雨林区域,它们会干旱并且消亡。为农业用途而开发热带雨林导致森林开垦的面积越来越大,这不仅对区域气候有影响,甚至对全球也会造成影响。因此,它与中国、欧洲和美国的化石燃料燃烧一样,属于一个全球性问题。

雨水的另一个作用是直接影响土壤。高降雨量不可避免地意味着树木生长所需的矿物养分在雨水的冲刷下会相应地大量流失。倘若土壤被大量的降水连续冲刷了几千年,那么除了沙子和部分矿物质等非水溶性成分,什么都不会留下。在热带雨水的冲刷下,只需要几年就足以使这里的许多地方成为纯粹的沙地。所有的水溶性矿物盐都会通过地下水进入溪流和河流,并被完全输送到大海。即使是茂密的森林也不能避免高降水量期间的雨水冲刷损失。

那么,为什么在地球上降水量最高的地区,却能生长出最茂盛的森林呢?事实上,热带雨林在几百万年前就已经形成,它所经历的时间非常长。其中一些森林被认为是现存最古老的森林,其土壤应该早就不再含有水溶性的植物养分了。唯一的例外应该是岩石接近地表并不断风化的地方,它们产生土壤并释放出营养物质,树木的根部也参与了这种风化。但到目前为止,亚马孙地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沉淀盆地。岩石主要分布在边缘地带,即东北部的圭亚那地盾和南部的巴西中部山地。在西部,安第斯山脉陡然下降到亚马孙盆地,几乎没有任何过渡山麓。在北部和南部,开阔平坦的洼地与前面提到过的奥里诺科河盆地相连,在南部还与南美洲的另一条大河巴拉那河相连。



因此,亚马孙的热带雨林大部分不是生长在岩石地上,而是生长在几百万年来事实上由大量降水冲刷而来的沉积物上。因此,它们肯定是相当贫瘠的。森林却似乎证明了相反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洪堡认为,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丰富性证明其拥有最佳的生长条件和肥力。但事实上,亚马孙的土壤中矿物盐非常匮乏,只有薄薄的一层,像腐殖质一般覆盖在土壤上,用耙子敲几下就足以暴露出沙子或含铝的高岭土。在亚马孙雨林中修建有道路的地方,土壤截面显示出,雨林是在怎样稀少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表层土壤中成长,并且繁茂成林的。我们的印象是土壤和森林并不相配。每一场瓢泼大雨都会冲走一些看起来还算肥沃的东西。


9月24日(本周日)

《雨林:留住正在消失的美》新书沙龙活动

与你不见不散~

感兴趣的朋友快快报名吧!



策划:占   禄

编辑:丁曼泽

审校:柳   杨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