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活动】投票 | 第四届“王金玲性别研究优秀著作奖”评选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3-09-12 10:00   浏览量 129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为促进中国社会性别平等,进一步鼓励与支持学者开展性别研究,推动学科建设,经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性别研究领域的领路人王金玲女士提议并发起,自2015年起在反水投注网站 设立“王金玲性别研究奖励基金”(简称“金玲基金”)。


“金玲基金”通过支持“王金玲性别研究优秀著作奖”(简称“王金玲奖”)评选活动以奖励相关研究成果,旨在鼓励资助科研优秀者,推动繁荣性别领域研究与学术发展,促进社会科学事业进步乃至推进社会性别平等。

公告 | 第四届“王金玲性别研究优秀著作奖”评选活动启动


2023年8月,第四届“王金玲性别研究优秀著作奖”评选活动启动,经作者/译者与编辑提名,并由王金玲奖评选小组整理初审书目、组织评委开展复评,最终产生15种终评书目。


现邀请各位读者为喜欢的图书投上一票,你的喜爱至关重要!


最终票数排名将作为终评的重要参考。


欢迎转发分享投票链接

  ↓


评选规则

1. 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投票系统,为你喜欢的好书投上一票,点击图书封面可查看内容简介;

2. 即日至9月14日23:59,每个ID每天可投票一次,一次最多可为8本书投票。


以下书目排名不分先后


01


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研究



潘迎华 著

中产阶级是19世纪英国社会的领跑者,中产阶级女性是女性运动的先驱,她们的家庭、社会地位直接反映英国社会权力分配、家庭文化、价值理念和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本书在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文化模式下,系统研究英国中产阶级女性在家庭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活动状况、地位和作用的变迁,分析女性主义理论和女性主义运动的特点和影响,从中管窥19世纪英国社会发展与中产阶级两性关系变化之间的关系,性别平等对女性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02


凡身之造:

中国女性健身叙事



熊欢 等 著


本书讲述了十二位中国女性的健身故事,在“自我、身体与运动”、“生活、身体与运动”和“孕育、身体与运动”三个主题下,从女性视角、微观的社会互动、个体的生活经历和主观感受层面,描绘了女性真实、鲜活的健身图景,讨论了节食、减肥、身材管理、孕期保健、产后恢复、广场舞、健身社交、身体刻板印象等热议话题,挖掘了健身文化对女性个体生活规划、自我认同和文化审美的影响,反映了当今我国女性身体与生活的价值观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成,为探讨“中国式”的身体问题提供了具象素材和理论视角。


03


流动过程与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研究



李卫东 李树茁 著

本书关注社会转型背景下人口流动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人口流动对性别关系的影响。利用来自广州的农民工婚姻家庭调查数据,从性别和代际的视角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了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存在性别和代际差异,女性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高的离婚倾向,流动过程对农民工婚姻不稳定性具有负向影响,同时流动过程也给部分农民工提供了离开不幸福婚姻的机会,这种影响效应对于女性农民工的婚姻不稳定性具有更明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不仅对于把握宏观社会变迁对微观个体婚姻机会和性别关系的影响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制定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民工的婚姻家庭融合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04


流动农民工的婚姻维系



罗小锋 著

本书以流动民工夫妻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了流动对农民工婚姻家庭的影响,分析了流动民工的婚姻是如何维系的、维系的动力和机制是什么、流动民工的婚姻又是如何走向解体的、解体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本书研究发现:伴随人口流动,流动民工的家庭呈现流变的特点;面对流动的冲击,绝大多数流动民工夫妻会采取各种措施去维系婚姻;受文化、制度和结构因素的影响,流动民工的婚姻承诺虽然也包含个人承诺的成分,但以结构性承诺和道德承诺为主。

05




农民工婚姻冲突:
现状与影响因素


杨婷 著

本书用诸多笔墨去记录“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小”话题。在有关农民工婚姻家庭变迁的全方位、多角度研究中,“农民工婚姻冲突”仍是一个较少被提及的话题。在快速社会变迁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一直在发生,农民工群体打上了这一变迁的诸多烙印。通过“婚姻冲突”这一事件来透视农民工的“伤”与“痛”,既是对这个群体的一种“关照”,也是对婚姻家庭事件的一种“定格”。

06


女性形体健康管理教程(全5册)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

中国妇女杂志社

北京兰超形体健康管理科技研究院 编著

程孟辉 王孟兰 张先松 范志红 肖炜 邓小兰 等 著

本书分为五册,分别是《女性形体健康管理导论》全面阐述了有关形体美学与社会学、女性学、心理学、运动学、营养学以及相关行业等各个方面概念和定义,让读者透彻掌握“女性形体健康管理学”的学理依据和全部概念;《心理健康与女性形体健康管理》阐释了心理健康对女性形体健康的影响;《运动健身与女性形体健康管理》阐述了运动健身和女性形体健康的关系;《营养膳食与女性形体健康管理》阐述了营养膳食对女性形体健康的影响;《美体内衣与女性形体健康管理》阐述了美体塑形产品对女性形体管理的重要性。


07


身体·历史·审美:

虹影小说的女性空间危机研究



唐湘 著

本书以虹影的十部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从身体、历史和审美三个角度探讨创伤女性的“空间危机”。作为中国当代新移民作家,虹影以自身大空间、跨文化的历难体悟为中心,从女性创伤入手解读时代的巨大变革,叩问女性何以在每次争取空间解放的同时又背负了更为沉重的历史枷锁,并借此探索女性从空间危机中自我救赎的途径。她简洁而略带刚硬的笔触下,是一段女性跨越创伤、自我忏悔、包容“他者”和审“美”重建的艰难历程,是一种刺痛,也是一种复苏。

08


诗意人生:

历代白族女诗人研究



周锦国 著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系首部少数民族女诗人专题研究著作。本书以元代到民国时期大理地区历代白族女诗人为研究对象,对23位女诗人及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白族女诗人形成的原因,揭示诗歌题材内容、艺术审美上的内涵及特性,将白族女诗人诗歌创作与我国古代女性文学加以观照,指出白族女诗人在古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09


性别与家庭:

《妇女研究论丛》研究集萃(全2卷)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杜洁 宓瑞新 主编

史凯亮 王妍 綦郑潇 副主编

本论文集收录的87篇论文是《妇女研究论丛》近年来刊发的性别与家庭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婚姻家庭法律、家庭观念、家庭角色与地位、人口流动与婚姻模式、生育与社会支持、亲职、工作-家庭平衡、家庭照料与养老、历史与文化习俗等方面。期待这些基于性别视角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社会转型期中国家庭变迁、特征、功能的认识,推动家庭研究和婚姻家庭工作深入发展,以及进一步完善家庭友好政策


10


古埃及女性:

从生命女神伊西斯到末代女法老




[法] 克里斯蒂安·雅克(Christian Jacq) 著

孔令艳 潘宁 译

蔡佳 审校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书中,法国著名古埃及史学家克里斯蒂安·雅克讲述了若干声名赫赫的人物,例如哈特谢普苏特、纳芙蒂蒂、克利奥帕特拉等女法老,还呈现了很多普通古埃及女性的故事,她们的名字虽然不为人熟知,却同样闪耀着自由的光芒。在克里斯蒂安·雅克极富才华和热情的讲述下,所有女性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点:她们都是伊西斯女神的后代。伊西斯是古埃及最重要、最强大的神,掌握着死而复生的秘密,因此古埃及女性才有了超越时代的地位。即便是现在,这本书依然有着独特的现实意义。


11


闺蜜:

女性情谊的历史



[美] 玛丽莲·亚隆(Marilyn Yalom)

[美] 特雷莎·多诺万·布朗(Theresa Donovan Brown) 著

张宇 邬明晶 译

《闺蜜》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关注女性,本书的作者玛丽莲·亚隆和特雷莎·多诺万·布朗带领我们穿越到男性作为友谊代言人的时代,用翔实的资料展示了大多数友谊故事以男性为主角的时候,仅有的关于女性友谊的画像。通过她们的文字,我们看到了《圣经》中关于女性友谊的记录、中世纪修女们的友谊,以及15世纪欧洲女性对友谊的看法,还有21世纪女性的友谊面面观。


12


那些特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女人们



[加] 米歇尔·迪安(Michelle Dean) 著

冯璇 译

诗人、小说家、影评人、记者——她们是穿行于20世纪美国的女性知识分子,因其“锐利”而被联系在一起,在思想和语言上达到了许多精英男性都难企及的高度。这些先锋女性不愿被简单归类为女权主义者,但在一个女性惯受男性同行轻视嘲弄的环境中,她们的不和善、不屈服、不避讳实际地为后来的女性开辟了道路。迪安将传记、批评、文化和历史融合在一起,向我们揭示了一群才华横溢的女性如何惊艳了整个世纪,成为文化世界的核心角色。


13


中国女性文化(2021年/总第23辑)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 主办

艾尤 主编

本辑分四个栏目,“理论探索与批评”关注了西方女性主义童话批评思潮及其本土化实践运用问题,考察了塞吉维克如何借用“情欲三角”模型,在激进女性主义等既有女性主义流派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启示性的新女性主义展望。“文学专题研究”关注当代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性别书写,尤其是性别视角在内外多元文化结构中带给文学叙述的强大张力。“文化专题研究”涉及文本研究与影像研究、历史与当下的性别意识,以及女性权力叙事和男权社会中女性神话。“访谈及创作谈”则对独具文学风格的当代中国女作家进行访谈,以期分享其女性写作经验介绍及文化心理梳理,展示“大转型时代”的中国女性文学气质和精神图谱。


14


‍‍‍‍‍‍‍‍‍‍‍‍中国媒介与女性发展报告(2020)

‍‍‍‍‍‍‍‍‍‍‍‍


刘利群 主编

王琴 执行主编

本书对中国媒介与女性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全面分析。书中总报告梳理了媒介技术革新和媒体生态变革背景下媒介与女性发展的现状特点和多元趋势,提出了未来展望和建议;专题报告从媒介与女性发展的不同领域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深入展现了新时期媒介与女性的丰富内容和互动发展;女性媒介篇重点关注国内女性媒体的状况和特色;媒介再现篇对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和女性话语建构进行了案例分析;媒介与女性发展篇考察了媒体传播对女性发展在不同层面的影响。


15


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No.14·2021)



中国妇女杂志社
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
华坤女性消费指导中心
高博燕 主编

《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是由中国妇女杂志社及所属的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和华坤女性消费指导中心编撰的、反映我国年度妇女社会状况的报告。本书为连续出版的第十四本。《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No.14(2021)》通过调查,多角度多层面展现2019~2020年中国城市女性生活状况。所涉及内容包括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调查报告、第15次中国城市女性生活质量调查(2019~2020年)、2019~2020年中国城市女性及家庭消费状况调查报告和城市女性形体健康管理状况调查报告。


策划:qhf

编辑:qhf

审校:myx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