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新书预告|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与环境正义论
作者:经管领读
发布时间 2023-09-06 09:44 浏览量 299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将具有危害的核污染水混淆成普通核废水是不可接受的,而日本政府强行排海的做法被认为极其自私和不负责任。这也让国际环境正义问题的相关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
核污染水排海
环境正义是指在所有与环境有关的行为和实践中不同国家、民族、阶层的人都享有合理的权利、承担合理的义务、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环境正义有两种形式,即分配的环境正义和参与的环境正义。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哲学与法学教授彼得·温茨是环境正义理论的代表学者之一,其环境正义理论主要涉及分配正义的理论,即环境收益稀缺或环境负担过度时,收益与负担应当如何被分配的问题。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Peter Wenz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讲学
韩哲的《反思与重构:彼得·温茨环境正义论研究》一书,以当前学术界所关注的环境正义问题为着手点,以世界各地爆发的环境正义运动为切入点,尽可能搜集彼得·温茨教授关于环境正义的论著和国内外学界对彼得·温茨的环境正义论的研究成果;梳理温茨环境正义思想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探讨温茨对环境正义诸理论的分析;研究温茨所构建的“同心圆”理论;最终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批评视域,科学、客观地对彼得·温茨的环境正义思想进行评价。
彼得·温茨通过对环境正义诸理论的考察,包括德性分配与财产权理论、人权与动物权利理论、功利主义、成本效益分析理论和罗尔斯正义论,提出了多元性的“同心圆”理论,该理论为环境资源分配时产生的“利益与负担应如何分配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同心圆”视角的引入,促使正义诸理论之间形成合力,从而寻找出一种在涉及的环境要素——动物、植物、人、山川等自然环境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方法。
彼得·温茨所支持的“环境协同论”生态价值观是“生态中心主义”理论的一个分支,既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分配困境,也同样关心人与非存在物、生态系统(无知觉环境部分)之间的分配问题。温茨指出,每个生物都具有固定价值,应当被包括在任何综合性的环境正义理论之中。人类应当为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而限制自身的权利,因为只有破除了人类的“主子心态”,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此外,温茨还相信,人类会在“同心圆”框架的指导下处理好积极权利与消极权利,消极人权与动物权利、无知觉环境之间的分配问题。
清理海滩垃圾
守护生态绿
通过对温茨环境正义论的分析可知,彼得·温茨虽然为环境正义理论提供了多元视角,为环境资源配置方式提供了伦理支撑,也指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导致环境非正义发生的诱因并对其进行批判,但是,他的学说本质上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分配方式,并且相信一个人道的、社会公正和有利于环境的资本主义是可能存在的。应该说,温茨所提出的环境分配正义学说,是“生态资本主义”的环境正义学说,他希望以一种温和的治理政策应对乃至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非正义难题。他的分配理论并没有从社会制度的角度对生态危机的根源进行分析,其方法论也无法解决人与非人存在物的分配困境,客观上造成了人与自然对立的生态观念的形成。有鉴于此,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批评视域,对温茨理论中存在的人与非人存在物的分配困境、人与自然对立的生态观、对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错解以及“同心圆”理论的局限性展开批判。
此外,温茨的“同心圆”理论框架和“环境协同论”伦理基础对具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有意义的影响。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文明发展理念的新形态,实现环境正义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旨归。它反映了以自然为中介的人与人关系的终极形式,同样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形式(实现人的解放)。
温茨的环境正义论对我国生态文明实践的三点启示:
一是要寻求多元主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二是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人类共同家园;三是要保护和发展“生态生产力”。
韩哲 著
ISBN 978-7-5228-2091-0/99元
反水投注网站
韩哲,吉林长春人,法学博士,在《学习与探索》《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西社会科学》《学术交流》等CSSCI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研究方向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环境正义论。
策划:ssj
编辑:hnj
审校:ssj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