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摘】『年轮』新书 | 《健民的账本:1952~1993,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数字人生》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3-09-04 09:53   浏览量 223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文 | 行龙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月,62万字的《一个老共产党员的生活账》(以下简称《生活账》)由三晋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即刻引起学术界等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应该是第一批看到该书的读者之一。先睹为快,既为账册主人老党员张健民的家国情怀所感动,又为发现及整理者刘涛的有心和用心而感慨。记得第一时间看过该书后,我即向有关部门写信力荐,阐述了我的基本认识。


这些天,我的案头置放着又一册《健民的账本——1952~1993,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数字人生》校样,作者为刘涛和张宏伟,我同样是先睹为快。《生活账》是张健民以日记形式记录的41年的家庭收支情况,属于通常所谓的第一手资料;《健民的账本》则是对张健民账本的第一次系统研究,属于目前流行的“非虚构写作”。发见者、整理者、研究者“三位一体”。前后两书,珠联璧合。


山西百姓记账素有传统,无论红白喜事,还是盖房建屋,或是做小买卖,或是生活开销,都会把收支账目记下来,家家户户都有好几本账。这些账本能够保存下来,非常珍贵、非常难得,是百姓生活的真实记录。往远处一点说,明清时期,辉煌一时的晋商的经营细节都体现在账本中。丰富多样的晋商账簿,不仅展现了晋商的经营方式与经营规模,更体现出晋商重视成本核算、善于精打细算的经营理念。当年梁启超倡导新史学,即认为“在寻常百姓家故纸堆中往往可以得极珍贵之史料”,并举例说:“一商店一家宅之积年流水帐簿,以常识论之,宁非天下最无用之物?然以历史家眼光观之,倘将同仁堂、王麻子、都一处等数家自开店迄今之帐簿,及城间乡间贫富旧家之帐簿各数种,用科学方法一为研究整理,则其为瑰宝,宁复可考?”张健民的家庭生活账,可视为近年来的一个新发现,当有重要的整理、研究价值。


宽泛一点讲,无论是商业账册、村社账册,还是家庭生活账册,都是百姓在日常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过程中为了某种目的而留下的凭据和记录,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关系、个人遭遇等。可供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教育学、语言学等学科研究、参考,具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


张健民是一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也是一位工作、生活非常严谨细致的普通人。从1952年7月起至1993年5月止,每天生活收入支出,无论是买葱买蒜,还是买针买线,他都一一记录在册。12个小本子,记录了半生的生活花销。既有作者买书的书账,又有买烟的烟账,还有看电影、看戏,洗澡、理发,教育子女的费用,真是一部个人生活的“起居录”,真实再现了一个家庭在太原生活41年的吃、穿、用、住、行的全部花销明细。这41年来“柴米油盐酱茶烟”无所不包的家庭收支情况展现了一幅普通干部家庭的生活变迁图景,也是同时期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缩影。一个人在某个地方的生活账,其实也是那个地方的“集体记忆”,甚至是某个阶段中全体中国人的记忆。这些账本,不仅是个人及家庭生活印痕,一定程度上也是太原人乃至中国人生活的一个记录。从这个意义来说,这个账本不是属于他个人的,而是生活在那个时期的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和精神财富。张健民的家庭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至20世纪90年代太原城市的经济史、社会史、百姓生活史、风俗史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均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本书作者刘涛、张宏伟虽然不属于“学究”眼中的“学界之人”,但他们对区域社会史和微观史研究现状的认识和把握也很到位。在他们看来,20世纪90年代后,史学界开始流行区域社会史理论,这种理论发端于20世纪法国的“年鉴学派”,主张多学科或跨学科地研究历史,不追求政治史的宏大叙事,而是眼光向下,注重地方性知识,从一个家族、一个村庄,一个地区入手,进行个案研究。与传统的史学相比,区域社会史有两点不同:一是大大扩展了史料的范围,传统史学弃之不顾的乡邦文献,如契约、档案、账本、书信、宗教科仪文书以及口述资料,都在搜集之列,每件事物都是证据;二是革新了研究方法,强调历史学与社会学、人类学的亲缘关系,注重田野调查,重视地方性知识,以民间文书、实物碑刻、民俗乡情证史。


在我看来,刘涛、张宏伟合著的这本书,通过小切口来展现大视野,把账本和时代结合起来,与张健民的人生阅历融为一体,深入考察、研究了账本所处的时代及其账本主人的家庭及人生经历,下了一番苦功夫,写得很是细致深刻。对于如何利用这类民间文书,尤其是利用那个时代的家庭账本进行“非虚构写作”,是一个积极而有意义的尝试,完全可以登大雅之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涛同志不仅是一位读书人,而且是爱书人、藏书人。十多年前,他就是太原有名的南宫旧书市场的一位摊主。我想,正是这样一种经历,练就了他广泛的收藏人脉和独到的收藏眼光。否则,张健民的生活账这样看来很不起眼的流水账,很可能已经“灰飞烟灭”。


近年来,账册、档案、契约、书信、日记等民间文书的发现与整理与日俱增,相关研究也在与日俱增。对于此类民间文书的研究方法及其价值与意义,学术界还在探索。其中的一个经验是,我们应该特别注重此类民间文书的归户性,只有进行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才能对账本一类的民间文书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有更为深入的理解。相对于传统的历史学研究,我更期待学界从这类文书出发,对个人生命史和民众生活世界进行深入研究。


以上所述,皆为粗读两书之后的一点感想,以此就教于作者刘涛及张宏伟,亦就教于读者诸君。



2023年6月6日于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书籍信息




健民的账本:

1952~1993,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数字人生

刘涛 张宏伟 著

反水投注网站 ·年轮

2023年8月出版/70.00元



内容简介

健民,即张健民,曾任山西省政协副秘书长。张健民留下12本账本,时间跨度为从1950年代到1990年代的40余年。《健民的账本:1952~1993,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数字人生》对张健民41年的生活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与爬梳。解析出账本中蕴含的丰富时代信息,既是一部个人生活史,亦有较高的社会史和经济史的价值。



作者简介


刘涛,山西省摄影家协会秘书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业余从事民间文书收藏与整理。编著有《山西杂字藏谈》、《山西话剧档案》、《清至民国山西杂字文献集刊》(20册,合编)等。


张宏伟,供职于某中级法院从事审判工作,四级高级法官,业余从事非虚构类写作,曾在《杂文月刊》《人民司法》《人民法院报》发表文章数十篇。



书籍目录

偶然发现账本
 南宫市场有宝
 故纸温度
 寻找健民
健民其人
 求学之路
 抗战烽火
 十二月事变
 不说假话
账本里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从津贴到工资
 收入与支出
 第一套人民币
 家有数架书
 香烟不离手
 回乡觅食
 物尽其用
 特殊十年
 特志不忘的瞬间
 一车“烧土”
 车轮上的太原
革命家庭的似水流年
 上官双俊同志
 一辈儿女
 丧子之痛
 对多子女的反思
 一家人的娱乐
 亲戚们
 邻里之间
账本里的时代印痕
 下放安泽
 被偷与“严打”
 接待日本佛教恳亲访华团
 与李蓼源的交往
 接待商震一家
 为董清汉平反
 告别
 遗产

尾声



编辑:周畅

审校:宋荣欣 李丽丽

转载自:鸣沙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