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摘】新书速递 | 《兴起中的工程社会学》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3-07-27 09:02   浏览量 247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工程社会学在中国兴起过程中的

“理论研究和运用研究双螺旋”


在社会学的学科谱系中,工程社会学属于“实践社会学”(有人称之为“应用社会学”)类型。工程社会学的灵魂是理论联系实际。工程社会学的开创和继续发展必然同时依赖于其相关理论研究和相关现实运用研究。工程社会学的实践本性和特征不但表现在理论内容和理论体系上,而且表现在开创轨迹和历史发展中。我们可以用“双螺旋”比喻这种状况、形势和关系。以下只谈在工程社会学学科的初创历程中出现的“双螺旋”——由表现为“基础理论研究”的“A链”和表现为“现实运用研究”的“B链”组成的“双螺旋”。


1. 作为双螺旋A链的工程社会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初期轨迹

从理论上看,有理由认为对工程本性的哲学研究同时也具有某种为工程社会学奠定理论基础的性质。在这方面,我国学者早在20世纪80~90年代就开始了开拓工程哲学的探索性尝试,而2002年出版的《工程哲学引论》更是工程哲学研究的正式开端。2003年,在西安交大召开的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上,李伯聪在重点强调开拓工程哲学重要性的同时又明确提出要研究工程社会学,这就在我国首次明确提出了开拓工程社会学的任务。


2003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成立“工程与社会研究中心”。自2004年起,研究生院对“工程与社会基本问题的跨学科研究”(项目负责人李伯聪)正式立项,该课题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进行工程社会学的理论探索。自2005年起,李伯聪连续发表了研究工程社会学的五篇系列论文,胡志强、赵文龙、史明宇和陈绍军等也都发表了研究工程社会学问题的论文。在学术著作方面,有两本学术专著出版:2010年李伯聪等出版了《工程社会学导论:工程共同体研究》,2011年毛如麟、贾广社出版了《建设工程社会学导论》。


我国出版的《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最初作为年刊出版,后来经国家出版署批准作为季刊出版。“工程社会学”一直是该刊的重要栏目之一,十余年来该刊发表了不少工程社会学论文,这里不再一一罗列。


2. 作为双螺旋B链的工程社会学“现实运用研究”的初期轨迹

工程活动是有目的的人类活动。在工程实践中,常常需要进行工程评估工作。所谓工程评估,最初主要是指技术评估、经济评估、财务评估。1969年美国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把环境影响评估也纳入工程评估,而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时必然会牵涉一些社会评估的内容。虽然在以往的技术评估中,也涉及了某些社会评估的内容,但严格意义上的工程社会评估应该以“整合性工程社会评估”为正式开端,这已经到了20世纪90年代。


开展具体的工程社会评估工作,最初主要是为了满足工程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最初的工程社会评估工作和社会评估研究都缺少明确的学科归属意识,因而没有自觉地归属在工程社会学的名义下。但从学理上看,工程社会评估工作必须明确和深化对其理论基础的认识,而其理论基础无疑地就是工程社会学,于是,在工程社会学登上学术舞台后,工程的社会评估也很快就明确了本身的“学科归属”。


以下就是工程社会评估(亦称“社会评价”)在中国初期发展的简要进程。


  • 从1990年起,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水利部计划司等在英国国际发展署的技术援助下,持续开展“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研究”,先后出版了《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方法》《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指南》《水利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等图书。

  • 1992年,水利部在河海大学设立“水库移民经济研究中心”这个世界上第一个非自愿移民研究机构,开始了工程移民这个工程社会学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的学术研究共同体建设。

  • 1996~1998年,河海大学等单位在世界银行的指导和帮助下,从广西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开始项目社会评价研究,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进行工程社会评估的实践项目。其后,工程社会评估在中国渔业项目、西部公路项目、高等教育项目、石家庄城市交通项目、绍兴旧城区改造项目、贵州水柏铁路项目、汉江水环境治理项目、钱塘江流域治理项目等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中不断实践和提高。

  • 2000~2002年,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共同合作,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帮助下,实施亚洲开发银行“中国投资项目社会评价能力建设”技术援助项目,推动了中国投资项目向重视社会评价的观念转变,完善了项目评价体系,在规范制定、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 200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正式推荐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写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其中专门设立了“社会评价”一章,社会评价正式进入项目评价体系。

  • 2002年11月,河海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成立,形成了以社会评价为核心研究领域和社会服务领域的机构。2003年,河海大学在社会学硕士点学科中设立项目社会评估研究方向,2005年在社会学博士点学科中设立项目社会评估方向,开设工程社会学、项目社会评估课程,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科研、高校、工程咨询与建设机构输送社会评价高层次人才。至2015年已经培养该方向的研究生30多人。同时,面向全校各专业本科生开设“项目社会评估”“工程社会学”“移民学”等人文素质课。

  • 2007年,工程项目的社会评价成为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核准报告》必备内容。

  • 2011年,住建部正式颁布了《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社会评价导则》,这是中国第一部由国家部委颁布的社会评价规范,工程项目社会评价正式成为国家设立的制度。

目前,对工程进行社会评估(当前的首要重点是对工程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已经成为工程社会学的首要应用领域。我国当前对工程进行“稳评”的要求已经成为开创和发展“工程社会学”的强大动力。


在当前社会现实中,在明确提出对工程进行“经济评价”、“财务评价”、“技术评价”和“环境评价”之后,必须对工程进行“社会评价”的要求也日甚一日。2013年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文要求对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这就把对国家重大工程进行“社会评估”的要求更加具体化、政策化和紧迫化了。


一方面,工程社会学是进行工程社会评估(特别是当前的“稳评”)的重要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工程的社会评估(包括“稳评”)又提出了许多亟待工程社会学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政策问题和理论问题,成为推动工程社会学发展的强大的现实动力。


在工程社会学兴起的初期过程中,“理论研究的A链”和“运用研究的B链”最初是各自独立发展的,后来才相互结合成为“双螺旋”。今后,这个“双螺旋”应该在更密切的联系和互动中更加健康地发展。


(节选自本书章节,节选时有删减)


兴起中的工程社会学


李伯聪 等 著

2023年6月出版

ISBN  978-7-5228-1924-2


1

内容简介

科学社会学和技术社会学都开创于西方。可是,工程社会学首创于中国。工程活动是最基础的社会活动,是社会学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本书回顾了工程社会学跌宕起伏的“学术前史轨迹”和作为新兴分支学科在中国创建的过程,分析了工程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人性假设、基本主题。本书分别论述了工程角色、利益相关者和工程共同体,工程活动中的合作、摩擦、权衡、协调与协同,工程活动的制度安排、生命周期和社会运行,工程活动中的社会嵌入与社会排斥,工程活动中的社会分层、社会流动和社会网络,工程越轨行为,工程安全、风险与危机管控,工程的社会评估,“工程时空”视野中的小城镇和大中城市,行业性和创新的工程社会学问题。本书可供工程界、管理界、工科师生、社会学界和其他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2

作者简介

李伯聪,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跨学科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学会工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技史学会工程史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主要著作有《人工论提纲——创造的哲学》(1988年)、《扁鹊和扁鹊学派研究》(1990年)、《工程哲学引论——我造物故我在》(2002年)、《工程社会学导论:工程共同体研究》(第一作者,2010年)、《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纲》(第一作者,2017年)等。



3

目录


第一章 绪论:工程、社会学与工程社会学

第一节 开创工程社会学的前提、基础和学术史进程

第二节 工程社会学的人性假设、基本范畴和理论体系框架的建构


第二章 工程社会学的基本主题:“自然-工程-社会”的多元关系与多重建构

第一节 工程活动的本性与工程社会学的基本主题

第二节 工程与自然的相互建构和相互影响

第三节 工程与社会的相互建构和相互影响


第三章 工程角色、利益相关者和工程共同体

第一节 工程共同体的性质和特征

第二节 工程共同体的成员、角色和利益相关者

第三节 工程共同体的两种类型


第四章 工程活动中的合作、摩擦、权衡、协调与协同

第一节 “工程人”和工程合作

第二节 工程合作的结构、机制、摩擦、权衡和协调


第五章 工程活动的制度安排、生命周期和社会运行

第一节 工程活动的制度安排和组织形式

第二节 工程的全生命周期

第三节 工程活动的社会运行


第六章 工程活动中的社会嵌入与社会排斥

第一节 工程项目的社会嵌入与社会排斥

第二节 工程角色的社会嵌入与社会排斥


第七章 工程活动中的社会分层、社会流动和社会网络

第一节 工程活动中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第二节 工程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


第八章 工程越轨行为及其社会学问题研究

第一节 工程越轨行为的概念界定和行为特点

第二节 工程越轨行为的类型、原因和表现形式


第九章 工程安全、风险与危机管控的社会学分析

第一节 工程安全和工程风险的社会学分析

第二节 工程社会危机的演变、识别、预警和管控


第十章 工程的社会评估

第一节 工程社会评估的缘起、模式和工程社会评估与工程社会学的关系

第二节 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第十一章 “工程时空”视野中的小城镇和大中城市

第一节 “自然时空”、“社会时空”和“工程时空”

第二节 工程活动和作为“自然-社会-工程空间”的小城镇

第三节 工程集聚、产业链、市政工程和作为“自然-社会-工程空间”的大中城市


第十二章 行业性工程社会学问题

第一节 行业性工程社会学问题概述

第二节 化工工程的社会学问题

第三节 信息网络工程的社会学问题

第四节 铁路工程的社会学问题

第五节 食品工程的社会学问题


第十三章 工程社会学专题研究:工程创新的社会学分析

第一节 工程创新的社会内涵与社会发生

第二节 工程创新的社会展开与社会效应


后记




拓展阅读

社科文献社会学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图书盘点

新书 | 《数字大羊:一个中国乡村社交媒体在地化的民族志

新书 | 《从传统到现代: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发展变迁及影响机制》

新书 | 《道德的转型:道德社会学的探索》

新书秒杀 | 《论关系与关系网络》


扫码加入社群

享受粉丝专享购书福利↓↓↓


策划:qhf

编辑:qhf

审校:myx

封面:Photo by WANG DONGXIN on Unsplash

转载自:社会学之思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