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社科文献2023年6月书讯 | 新书发布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3-06-08 08:57 浏览量 1285
书友们大家好!又到了每个月新书亮相的时间!
文献君为大家带来的是2023年6月月度新书,涵盖社会学、历史学、国际研究、政治学、经济管理、法学、文学、语言学、哲学、民族学和美学等多个品类。甲骨文、索·恩、九色鹿、启微、鸣沙及大有等品牌的新书亦有亮相。
话不多说,希望大家能够邂逅合心意的书籍~
社会学
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3)
郑功成 主编
杨立雄 副主编
2023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为第5本残疾人事业蓝皮书,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指导,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组织,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编撰。本书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记录了2022年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重大事件、政策进展和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未来五年残疾人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思维、新目标和重点问题;聚焦残疾人就业创业,全面梳理了近五年残疾人就业创业进程、经验和做法,提出了残疾人未来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以广东、浙江、福建、江西为例,总结了这四个省份在残疾人事业领导工作机制、社会保障制度、关爱服务体系、残疾人权益维护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出了未来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全面发展、区域协调进步和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对策建议,兼具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书的出版有望为理论界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也为实践部门的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中国的贫困治理
王小林 张晓颖 冯贺霞 等著
2023年6月出版
内容简介
2021~2035年,中国的减贫战略走向何方?《中国的贫困治理》凝炼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靠自主发展知识摆脱贫困的实践经验。本书对中国贫困治理经验进行了理论解释,对中国多维相对贫困标准、多维相对贫困人口(基于生活质量缺陷)、多维相对贫困区域(基于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开展实证分析,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补短板、强弱项”,缩小发展差距,迈向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参考。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报告(2023)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 组织编写
江苏省水土保持学会 参与编写
赵茂程 蒋建清 缪子梅 主编
高强 高晓琴 杨加猛 副主编
2023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书围绕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现状、面临挑战、战略方向、重点任务、政策布局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提出要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本书对2011~2020年全国和各省(区、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动态评价。研究发现,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综合指数总体呈持续上升态势,2011~2020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3.01%。但各省(区、市)受经济基础、生态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建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2019年和2020年,浙江省、江西省和福建省的排名靠前,四川省、江苏省、安徽省、陕西省、吉林省的特色生态文明综合指数排名提升较快,四川省排名上升10位,江苏省排名上升8位。
本书总结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路径和现行措施,重点说明了林业碳汇潜力与发展路径以及如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提出可通过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加强抚育管理、建立完善的碳交易市场等具体措施挖掘林业碳汇潜力,探寻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双碳”路径。
论关系与关系网络
边燕杰 著
2023年6月出版
内容简介
作为“关系社会学丛书”之五,本书是对“关系社会学”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的阶段性汇总,分为理论篇和实证篇。理论篇共8章,论述了中国主体话语的关系社会学及其学科地位,讨论了关系文化、关系社会资本、关系网络特征、关系动态规律、关系研究的国际概念化等理论议题。实证篇共10章,包括拜年网、餐饮网、求职网、创业网、线上网五种关系网络的实证研究成果。
历史学
中华文明探源论丛(全三册)
闫德亮 主编
李 娟 副主编
2023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中华文明探源论丛》聚焦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从理论层面梳理总结了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起源形成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阐释了文明起源的模式、特点、内生机制、形成原因,剖析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三星堆文化、良渚文化形成的年代和机制,探讨了区域文明与华夏文明交流互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文明体及文明元素对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作用与贡献,展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彰显了中华文明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与中国方案。
德国统一的左翼观点:文献与研究 第一卷 外交与安全政策
[德]艾哈德·克罗默(Erhard Crome) 主编
王超 岳伟 王莹 译
邢来顺 孙文沛 审校
2023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德国统一的左翼观点:文献与研究》(四卷本),着重从德国左翼的视角,叙说1990年德国统一前后的历史进程及其评价。本卷为该书第1卷,以外交与安全政策为中心,选取有关档案文献,并选刊有关论文,从历史事实和研究论述两方面,概要言说了德国统一的背景、由来、历程及其结局并做了必要的分析,可为学界观察研究德国统一的问题提供多样化的视角与参照。
东洋之灰:中日水泥战(1927~1937)
卢征良 著
2023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20世纪的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危机转嫁史。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本可以远离世界性的经济萧条,但危机的天风海雨,还是通过日本这扇窗吹了进来。产能过剩、财政紧张、币制改革失败、国际收支失调……日本遭受的经济问题需要对外转嫁,中国就成了消化国际过剩产能的尾闾。甚至水泥这种本不适合国际贸易的笨重商品,也遭受了高强度的倾销。日本企业不惜“为国破产”,借助汇兑贬值、航运补贴、协定关税等武器,试图以低价洋灰扼杀启新、华商等中国民族水泥企业。
本书是一部以商品倾销为主题的经济史专著,展现了绝境之下,民族水泥企业、南京国民政府、各类社会团体共同上演的一场民族经济保卫战。
近代中国大众教育的兴起(1927—1937)
冯淼 著
2023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以工农等非精英为主体的大众教育是20世纪中国特有的现象。以往的研究往往将大众教育归入社会教育的范畴。然而,20 世纪中国革命的路径深刻地改变了源于欧洲现代市民社会的教育理念。本书通过个案呈现大众教育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历史,聚焦三派知识分子和政治力量有关工农等非精英大众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他们来说,工农的教育并不仅仅是识字、算数。大众教育既是这些不同派别知识分子和政治力量接触和认知大众的方式,也是他们改造和动员社会群体的重要场域。
国际研究
美国移民入境政策改革研究(1945-1965)
韩玲 著
2023年4月出版
内容简介
二战结束后,移民问题在美国重新泛起。从杜鲁门政府至约翰逊政府,美国社会各界就接收外来移民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和博弈,最终导致美国移民政策发生重要转变, 即选择移民的基本标准从以种族和 民族属性为中心到以与美国公民和永久性居民的亲属关系为基础。二战后这场围绕移民问题展开的争论及其引发的政策变革,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政治学
北京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红色记忆:大瓦窑村口述实录
刘金龙 李春生 杜维 主编
2023年4月出版
内容简介
岁月厚重,讲述世世瓦窑人的红色传承;时光荏苒,赓续代代瓦窑人的奋斗精神。
大瓦窑村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街道,1924年,大瓦窑村建立了北京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是马克思主义在北京农村传播的历史见证,对推动北京农村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围绕大瓦窑村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重要事件,汇集了大瓦窑村和在大瓦窑村工作过的老党员、老同志的口述资料和回忆录,讲述了北京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成立的光荣历史,展现了在近代中国山河破碎、风云激荡之时,大瓦窑人筚路蓝缕、上下求索、可歌可泣的抗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瓦窑人自力更生,任劳任怨、敢叫山河换新颜的奋斗精神;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大瓦窑人以党建为引领,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迈向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历程。这本口述实录既是京郊农村百年发展的历史缩影,给农村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实践参考,又为党的历史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经济管理
权利视角的乡村振兴——农研智库观察
张英洪 等著
2023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本书是我国著名“三农”学者张英洪从事“三农”政策调查研究的部分智库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以权利视角观察和思考“三农”问题,围绕维护与发展农民权利这条主线,聚焦农民增收与共同富裕、乡村建设与城乡融合、新型城市化与制度创新、乡村振兴与权利兴农等内容,既有对北京推进乡村振兴“百村千户”的调研,对新农村建设中喜与忧的思考,也比较和借鉴了京津冀沪渝在推进新型城市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就如何推进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如何加快城乡一体化、促进共同富裕等提出对策建议,全面呈现了“如何让农民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现代文明生活”这个题中之义。本书旨在为乡村振兴提供权利视角,为农民全面发展探索权利路径,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激活权利元素,有助于丰富社会各界对乡村振兴的认识与理解,为乡村振兴的学术研究、政策设计和行动实践提供参考与启发。
透视中国政府统计数据:理解与应用
许宪春 著
2023年6月出版
内容简介
GDP等政府统计数据是经济研究、政策制定和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但是,关于这些数据的统计规范与用户的理解之间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影响对相应统计数据的客观评价与准确应用。
本书通过详细解析GDP等统计指标的概念、口径范围、计算方法和主要用途,原原本本地讲述相应统计数据的生成和运用的真实逻辑,厘清各种“统计反差”背后的原委,努力消除统计规范与用户理解之间的差异,促进政府统计数据的客观评价与准确应用。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理论阐释与数理分析
裴宏 著
2023年4月出版
内容简介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术界一直以来的研究重点和热点,但目前仍有一些理论难点未完全得到阐释和澄清,相应的数理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化。本书从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货币的概念和作用,剩余价值的实现、流通和分配过程,以及剩余价值的积累过程四个方面对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之理论阐释和数理模型进行新的探索。
和现有研究相比,本书更突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价值实体和价值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之间的对立统一;认为不应割裂马克思货币理论和劳动价值论及剩余价值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在信用货币体系下,理解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内涵进行了初探。以此为基础,发展了马克思资本循环和周转模型,重新研究了固定资本、商业资本和金融化问题;对如何理解生产价格、地租和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等传统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从资本循环视角重新讨论了资本积累问题,并对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局限性进行了初步辨析。
政治经济学前沿报告(2022)
张旭 胡怀国 主编
2023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系列成果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科研团队以及相关院校同仁集体合作完成。本书对2021年中外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价。全书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进展、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研究进展、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进展、国外政治经济学研究进展以及中共百年经济思想研究进展。另设置附录,包括2021年政治经济学研究大事记和2021年政治经济学主要著作、论文选目。全书视角广阔、学术性强、内容丰富。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发挥国家级智库的学术引领作用,提升我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22)
王振 惠志斌 主编
徐丽梅 赵付春 王滢波 副主编
2023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22)》是国内首部聚焦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系统研究报告,基于数字经济竞争力理论模型,从基础设施、数字产业、数字创新、数字治理等维度构建指标模型,旨在对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与竞争状况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勾勒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全景图。
本书包括国家竞争力、城市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三个总报告,分报告除了对总报告中凸显出的标杆型国家、城市和企业进行详细介绍外,还对数字经济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以期为我国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推动发展数字经济提供决策参考。
本蓝皮书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策划编撰,旨在以年度报告的形式,通过竞争力视角动态观测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为广大读者提供较为全面的数字经济立体图景,为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广东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23)
郭跃文 王廷惠 主编
向晓梅 副主编
2023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广东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23)》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撰写的有关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年度性研究报告,包括总报告、经济篇、社会篇和专题篇,由总报告和十四个分报告组成。
本书从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和生态学等多个学科视角,以宏观经济、产业、科技创新、对外经贸、金融、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发展、文化强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等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和总结了2022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绩、问题与挑战,以及2023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3)
胡滨 主编
郑联盛 尹振涛 副主编
2023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3)》由“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报告”三部分组成。首先,本书对我国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进行系统研究,在梳理问题金融机构的定义、特征及类型基础上,分析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和核心要素,讨论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的主要模式及主要特征,最后分析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现存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其次,对2022年中国金融监管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和评论,并对2023年中国金融监管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再次,本书具体剖析了2022年中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以及外汇领域监管的年度进展,呈现给读者一幅中国金融监管全景路线图。最后,本书对当前中国金融监管领域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涉及中小银行风险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监管、气候金融及监管等方面。
法学
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21·2023)
莫纪宏 田禾 主编
吕艳滨 执行主编
王小梅 副主编
2023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21(2023)》全面归纳了2022年中国在人民法治、市场法治、平安法治、生态法治、监督法治、数字法治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并对2023年法治发展进行了预测。本卷法治蓝皮书还专题研究了人权保障、金融稳定、综合执法、资本监管等法治问题。本卷法治蓝皮书继续推出中国政府透明度、中国司法透明度、中国检务透明度、中国公安法治等系列年度指数报告,并以“境外裁决在中国的承认和执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商事规则与澳门的衔接”为主题推出两篇涉外法治报告,围绕中国法院诉讼费用退费机制完善、苏州法院“执破融合”机制改革、宁波江北“放管服”改革推出三篇法治国情调研报告。
文学
重审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红楼梦》中的互文性
[美]吴逸仙(I-Hsien Wu) 著
佟静 译
2023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红楼梦》作为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它立足于中国绵长深厚的文脉,在与前世文本的对话中创作、创新,同时折射出古代文学共享的的文化语境和话语体系。本书借助茱莉亚·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论,分析了这部文学经典与之前文学作品的关联,以及之前文学作品的象征符号是如何在这部书里重新分配的。
哈代小说中的音乐书写
王希翀 著
2023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音乐与文学的跨学科研究,聚焦“音乐书写”,即小说叙述中对音乐内容和形式直接或间接的表述与模仿。其所依赖的媒介本位不是音乐艺术,而是体现了一种运用文学语言从内容与形式上直接模仿音乐艺术或间接激发音乐联想的跨媒介叙事技巧。围绕这一批评术语,本书运用跨媒介叙事、音乐学批评、文学伦理学批评等相关批评方法和理论,探讨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小说作品中的音乐书写问题,系统梳理了哈代小说中的音乐书写类型,如“歌词”书写、“歌唱”书写、“乐器”书写和“自然音响”书写等,分析其征候,发掘其文本价值、情感价值等。同时,还深入剖析这些音乐书写的哲学内涵,发掘其与瓦格纳音乐戏剧、叔本华音乐哲学思想的深刻关联,寻求音乐书写的跨媒介叙事价值,具体表现为对哈代小说中音乐形式书写以及伦理表达的研究。
《诗经》学在元代的经学转向研究
曹继华 著
2023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元代《诗经》学是观照和理解经学变革的一个切入点,而由于长期被“羽翼朱传”和“积衰”等标签所遮蔽,其价值尚未被学界深入挖掘。
本书关注元代《诗经》学著述“经史互证”“经传辨析”“诗序变改”等注释策略,概括出诸如训诂与义理相结合、易学与心学融入经学阐释、经学区域性特征凸显等元代《诗经》学的宏观实质,探寻其在经学与哲学实践层面的表达范式。
本书在学术考辨及观念转型的多维空间中,从共时性与历时性视角揭示自“经说”到“说经”、自“朱说”到“己说”的变化,探知元代逐步增强的“疑经改传”意识以及区域经学“同质异构”的倾向,进而理解元代《诗经》学经朱学激发之后的转进及意义。
现代中国旧体诗词通论
李遇春 等著
2022年12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新旧论争的角度探讨近百年来现代中国旧体诗词创作与研究的基本问题。虽然与文化意义上的新旧之争直接相关,但回到文学和文体意义上探讨新旧之争是本书的出发点。在以新文学为中心的百年中国文学学术秩序中,包括旧体诗词在内的民族传统旧体文学长期以来遭到忽视或贬抑,但其实百年中国旧体诗词虽然历经多次新旧之争,如五四时期、抗战时期等,但依旧顽强地延续着漫长的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现代命脉。百年中国旧体诗词的文体命运与现代通行的文学教育制度、媒介传播方式等有关。现代中国旧体诗词文献浩如烟海,随着新世纪学界与出版界对百年旧体文献的大规模发掘与整理,现代中国文学史的另一侧面如同海面下的冰山,正在日益显露出来。惟有突破既有的新旧二元对立学术思维定式,方能客观地探讨近百年来不同诗人群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旧体诗词创作成就,由此大力推进现代中国旧体诗词的经典化进程,迎接中华诗词传统在新世纪的文体复兴。
传记文学新论
许菁频 著
2023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作为人的文学的集中体现,传记文学集真实性与文学性为一体,是对无限丰富的生命体验之记录。从古代、现代至当代,传记文学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其间,虽然传记文学不论是审美特性还是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文学性与历史性兼备的精神内涵亘古不变,仍通过立体的、形象生动的人生样态映照社会现实,给人体悟、促人反思、赋予人积极乐之生活态度。
《传记文学新论》以古代自传文学、现代传记文学和当代传记文学为研究对象,通过现象分析与理论研究的结合,厘清传记文学自古至今的演进过程,以示例选读佐证规律的探讨,揭橥其发展之堂奥。此书对彰显传记文学的阅读魅力,拓展传记文学研究的视野,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
语言学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今字”研究
刘琳 著
2023年4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对《说文解字注》古今字材料进行了全面梳理。段玉裁所谓的古今字就是记录同一个义项的不同时代的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不同用字。古今字之间的字形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构成古今字的核心是古字和今字的共同义项。古今字与古今字体、古今语、正俗字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书共整理统计出1091组古今字,并从字用系统的角度分析了每一组古今字的字际关系。
从学术史方面,本书对段玉裁有关古今字的学术观点进行系统梳理,促进了古今字的理论研究。从训诂学方面,推进了文献中的字际关系理论。从材料方面,首次汇集了段玉裁训注的全部古今字字组,确定古字今字的字形、词项、读音和字际关系,建立《<说文解字注>古今字表》,为学界的各项研究提供了搜检统计之便利。 此外,本书对于促进古汉语教学中的古今字教学,准确解读文献中的字词含义,现代字典辞书的编撰和修订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原生态歌谣修辞研究——以云南诸民族为例
苏义生 著
2023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原生态歌谣是活在民间的言语瑰宝,因而被称为人类的“第二种语言”,亦是口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原生态歌谣是一部浓缩的民族语言史、风俗史、文化史。本书围绕原生态歌谣的修辞动因和修辞原则、原生态歌谣的修辞现象、原生态歌谣的修辞效果等问题开展研究,对云南少数民族汉调歌谣特有的修辞规律及价值进行阐释,以田野调查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第一次对云南特有民族汉调歌谣颜色词的运用规律进行了厘定,较为深入地探讨了云南特有民族歌谣颜色词修辞的模糊性、渗透性及独特性等特征。
哲学
梁漱溟与现代儒家激进主义的兴起
王悦之 著
2023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1930年代梁漱溟乡村建设的思考、主张、规划、实践的全面考察,揭示了其思想渊源与转变逻辑,认为梁氏由乡建理论及实践而开创了一种新的政治哲学,即现代儒家激进主义。本书既可深化对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了解,又有助于强化我们对1949年前的新儒学及传统社会特性的认识,既具学理性,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德国哲学》2022年下卷(总第42期)
邓晓芒 舒红跃 主编
庄威 杨宗伟 副主编
2023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德国哲学》是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湖北省哲学史学会联合主办的专门研究德国哲学及相关问题的学术性刊物。1986年至2001年刊物由张世英先生任主编,洪谦先生、贺麟先生和熊伟先生为顾问,对推进中国的德国哲学及外国哲学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影响广泛。《德国哲学》为2021-2022年度CSSCI来源集刊,现任主编为邓晓芒、舒红跃。刊物创办35年来的历史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中国当代学人研究德国哲学的历程和成绩,国内从事外国哲学特别是德国哲学研究的主要专家学者几乎都曾在《德国哲学》上发表过重要论文,刊物也为年轻学子提供了窗口,培养了一大批学术新秀,起到了学术传承的作用,在中国乃至外国哲学界都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学术影响。
《清华国学》第二辑
陈来 主编
高海波 执行主编
2023年4月出版
内容简介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是直属清华大学的跨学科研究机构,研究院的重建宗旨是,以“中国主体,世界眼光”为宗旨,依托清华大学现有人文学的多学科条件,大力发展校内外、国内外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力求把“清华国学研究院”办成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清华国学》是清华大学国学院的集刊,依托清华国学研究院,展现清华及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研究动态,刊发国学研究的最新文章,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持续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本辑是第二辑,分为“陈来先生与中国哲学研究”“先秦两汉哲学研究”“宋明理学研究”“海外儒学研究”“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和“书评”六个栏目。
民族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问题文选·增补卷
王希恩 主编
2023年3月出版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问题文选》按时间顺序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关于民族问题的文献作了辑录,有全文也有节选,力图全面展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族理论及其形成和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问题文选·增补卷》是在2016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问题文选(全五册)》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问题文献的增补,辑录了全五卷之外大量有价值的文献,进一步增强了文选的权威性、全面性和准确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问题文选(全五册)》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问题文选·增补卷》都是中国理论界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必读书目,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美学
中国民间美术导论
张兆林 著
2023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教材从艺术民俗学、文化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等多个切入点,基于民间美术本体,讲授民间美术在我国社会作为一个多维立体的文化物象如何嬗变,如何影响民众的生活,如何映射多种文化讯息等。作为被讲述对象的民间美术不仅是单纯的艺术形式,其在当下社会还具有生计化、动态化、民俗化、商业化、非遗化、资源化等时代性特点。本教材的编写,立足于美术学,但又追求超出单纯美术学的视角,借助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视野,将理论知识与现实场景相结合起来,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探讨与研究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思考、理解、传承包括民间美术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
甲骨文
烽火世界:漫长的战争,1914-1945
[英] 丹·琼斯(Dan Jones)
[巴西] 玛丽娜·阿马拉尔(Marina Amaral)
[英] 马克·霍金斯-达迪(Mark Hawkins-Dady)著
张孝铎 译
2023年6月出版
内容简介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惨烈和血腥的,发生在20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尤其如此。从斐迪南大公遇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从德国法西斯崛起再到原子弹爆炸,《烽火世界》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精心上色的老照片,呈现了一段艰苦卓绝的、令人痛心的、改变整个世界的历史。
200幅重新上色的真实照片,主人公不仅有与两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多国政要、军事领袖,还有那些普通的亲历者。本书既是对英雄、受害者和普通人的致敬,也是给生活在和平中的后人的警示:世界很脆弱,让它烽火四起比我们想象的更容易。
普奥战争:1866年德意志之战与意大利的统一运动
[美]杰弗里·瓦夫罗(Geoffrey Wawro)著
付稳 李妍 译
2023年6月出版
内容简介
1866年,强大的奥地利帝国遭到普鲁士和意大利军队的攻击。普鲁士在毛奇充满争议却切实有效的作战计划下,先是横扫奥地利的德意志盟友,包括汉诺威、黑森、巴伐利亚和萨克森。紧接着突入哈布斯堡王朝的波西米亚省,相继拿下陶特瑙、维索科夫、斯卡利采、蒙申格莱茨等易守难攻的阵地,最后在克尼格雷茨同时发起正面和侧翼进攻,几乎全歼奥军。意大利根据与普鲁士达成的盟约,本应积极开辟第二战场,却因内部的战略之争,贻误战机,在决定性的库斯托扎战役中败北。后借普军胜利之势,再次突入威尼西亚,挺近伊松佐河。奥地利在包夹中,只得投降,将德意志邦联的控制权拱手让给普鲁士,并将整个威尼西亚割让给意大利。
瓦夫罗运用奥地利、意大利、德国等的政治、军事档案,以及私人日记和战地通信,叙述了这场改变欧洲地缘政治的重要战争,全书涵盖从外交缘起到关键战役等多方面内容,挖掘出普鲁士军事胜利的秘密,揭露了奥地利军事崩溃和意大利几近崩溃的原因。
索·恩
萨拉米斯之战:拯救希腊和西方文明的海战
[美]巴里·施特劳斯(Barry Strauss) 著
杨彬 译
陈楠 校
即将出版
内容简介
公元前480年9月下旬的一天,希腊战舰在狭窄的萨拉米海峡迎战入侵的波斯舰队,处于劣势的希腊人用策略蒙骗了敌人,最终取得胜利。这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海战。希腊的胜利改变了西方历史的走向,阻止了波斯帝国的扩张,为雅典的黄金时代奠定了基础。
古典学家及历史学家巴里·施特劳斯借鉴了考古学、气象学和法医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他自己划桨的经验,修正了我们对这一场关键之战的了解,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希罗多德对战争的叙述。《萨拉米斯之战》既是一部令人兴奋的军事史,也是对古代文化的生动分析。
九色鹿
防海之道:明代南直隶海防研究
陈博翼 著
2023年6月出版
内容简介
在海防受到剧烈挑战时,一个国家如何应对以保卫其政治经济核心区?本书从倭乱对明代国家海防的挑战出发,叙述明政府面对袭击时具体的防御应对和调整。全书研究由军、兵两个方面构成的“军政格局”下明代海防所涉职官设置、各层级配合与实际指挥的制度运作过程,揭示明代海防格局、部署以及制度的调整和改变,展现近代早期国家在制度操作层面的探索和一些困境。通过对实际海防形态的叙述和分析,增进对明代国家及其组织运作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为当下海洋治理和制度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魏晋南北朝丝绸之路与对外关系史研究
石云涛 著
2023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长期分裂动荡时期,先后出现过30个政权,每一个政权都曾与域外发生交往和交流,因此这一时期对外关系史研究头绪纷繁。在北方北魏是对外交流的高潮时期,在南朝萧梁是对外交流的高潮时期。草原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宋云等西行求法、康泰和朱应出使扶南是这一时期对外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域外动物、植物、器物和香料输入是对外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内容。本书重视历史实证研究、文史互证研究和外来文明与中古社会关系研究,对于认识中古时期丝绸之路和对外文化交流史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启微
陆征祥评传
唐启华 著
2023年4月出版
内容简介
陆征祥(1871-1949)是清末民初中国国势最弱、国际地位最低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外交家,身居世界、东亚、中国都在转变的乱世,承担中国外交的重担,曾任国务总理、国务卿,8次出任外交总长,亲历李鸿章访俄、第一次海牙保和会、《中俄协约》、“二十一条”、巴黎和会等重要交涉,深知其中复杂辛酸内幕,也饱受弱国外交之苦,他的一生反映出许多重要的时代面相。
陆征祥的一生颇具特色。自21岁进入外交界,从学习生、翻译官、参赞到公使、外交总长、国务总理、国务卿,历经1896年李鸿章访俄,1899年第一次海牙保和会,1901年中俄东北撤兵谈判,1904~1905年日俄战争,1907年第二次海牙保和会,1911年《中荷领约》、修改《中俄商约》,1913年《中俄协约》,1915年中日“二十一条”,洪宪帝制,1917年参加欧战,1919年巴黎和会等重要交涉,到1920年淡出政坛,1922年出使瑞士,1927年完全退出外交界,此后归隐天主教修道院。本书使用了近年公开的民初外交密档,以及陆征祥回忆录、私人文书等资料,探讨他与近代中外交涉和文化交流的关联。
戏台与相机:美国《国家地理》与中国西南
罗安平 著
2023年6月出版
内容简介
1911年,美国地质学家罗林·钱伯林(Rollin T. Chamberlin)在《国家地理》杂志上刊发的都江堰小镇上戏台与相机相遇的照片,成为西方与东方互视历史的一种隐喻。
本书以此为切入点,整体回溯了《国家地理》杂志一百多年来有关中国的报道,聚焦不同历史阶段的人文故事与地理景观,为跨越百年的无声文字与影像赋予多重审读视角。全书重点放在“西南一隅”,梳理了关涉西南形象的四重主题,涵盖植物地理、道路交通、生态文明与民族文化等,运用了跨文化与文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反思文化书写中的多重面纱,从不同学科视角探析区域文明变迁历程。
鸣沙
煮海成聚:明清灶户与滨海社会建构
黄国信 叶锦花 李晓龙 徐靖捷 著
2023年6月出版
内容简介
明初东南沿海地区生活着一群身份复杂的人,他们多以灶为籍、以盐为业,借此而成聚落。本书广泛利用民间文献,深入理解民众生活,揭示这一群体生活地区社会演化的基本特征和逻辑。明中叶以降,市场化进程加速,商业资本开始进入并逐渐主导盐场经济。与这一进程相结合,在受海水浓度变化影响的具体社会生活中,盐头、盐灶、宗族、商垣等民间自组织为了应对朝廷课税需求,灵活运用朝廷“以籍定役”的制度设计,和王朝国家不断对话与互动。因此,沿海的商、民、军、渔、灶等人群不断地转化着身份与户籍,慢慢产生多者合一的宗族和其他社会组织类型,“煮海成聚”,构建出明清东南盐场地区独有的社会结构。
大有
七重奏:清朝统治直隶口外之艺术
陈肖寒 著
2023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清代的直隶口外地区是一个多族群混居地区。这里分布着民人、八旗、内务府包衣、内扎萨克旗蒙古、察哈尔八旗蒙古五个族群。清朝设置了盟旗、内务府皇庄和牧场、太仆寺牧场、礼部牧场、州县、察哈尔都统、热河都统七个政府进行管理,由此又造就了不同的政治单元。这套多重政府制是清朝治理多族群混居地区的惯用手段。
清季上海的美国人(1898~1905)
王慧颖 著
2023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1898年底,上海美商与传教士等共建美国中华协会,这是旅华美侨首次有组织地联合。作为新亮相的晚清政局亲历者,该会对中国问题多有特殊的见解与判断。
策划:张思莹
编辑:丁曼泽
审校:柳 杨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