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新书速递丨捕获衣冠楚楚的“高级幽灵”,预防下一场金融危机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3-06-05 09:06 浏览量 281
全球金融危机揭示了大规模金融欺诈的恶劣影响,这些影响在经济繁荣时期被乐观主义掩盖。“只有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白领犯罪和机构犯罪已渗透到市场之中,从法律角度而言,却是很难被起诉的犯罪,更不用说对其进行控制了。
—— 杜伦大学公司法教授 罗曼·托马斯克(Roman Tomasic)
商业和政治决策者的野心、无能和腐败的混合,为国际金融演变成一个由懦弱的剽窃者、不堪重负的官员、腐败的商人和一些伪装成体面银行家的罪犯统治的斗争领域创造了条件。同样。本轮金融危机的爆发并非自然事件,而是由公共和私营部门高级管理层可耻的失败造成的。
—— 欧洲反欺诈办公室总干事顾问 沃尔夫冈·黑泽尔(Wolfgang Hetzer)
当公司变得“大而不能倒”时,这意味着它们的风险投资和其他活动的风险将转移到其他公司或者纳税人的头上。
—— 维也纳经济和工商管理大学副教授 迈克尔·泰尔(Michael Theil)
《捕获金融幽灵》序言
文 | 马克西米利安·埃德尔巴切尔
金融危机(2008年)让政府领导者开始明白,在危机时代下国家是多么脆弱。从危机一开始就可以清楚地发现,对国家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的本轮金融危机是由一小部分金融机构的高管所造成的,他们的行为就像赌徒,他们对民众、政府或他们所居住的国家漠不关心。满足自己的贪欲、尽最大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谋取最大的利益是这些金融机构的唯一目标。只要最终能够赢利,这些金融机构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铤而走险。
华尔街之狼剧照
许多金融机构因高管涉足高风险领域、从事非法活动而破产。在我担任奥地利维也纳警察局局长的职业生涯中,参与过许多起白领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这些案件多与诈骗、贪污和非法商业交易有关。诈骗案件有三个要素,一是犯罪人通过隐瞒自己的身份来欺骗受害者,二是故意欺骗,三是为贪欲所驱使。讽刺的是,通过观察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管理层的履职表现发现,他们的行为竟然与诈骗者的行为如此相似,比如对受害人许下的承诺从不兑现,出发点是恶意的,并为贪欲所驱使。唯一的不同就是他们不会隐瞒自己的身份,他们会公开欺骗受害者。
面对金融危机,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如果以前有更多的对金融犯罪的调查经验,危机是能够避免的。于是,我下定决心推广这样一个理念:牢记在侦破白领犯罪案件中所积累的经验,并将其作为一种工具,以警告和保护未来金融危机的潜在受害者。
2010年6月,联合国系统学术理事会在维也纳召开了第23次会议。会议以“新的安全挑战”为主题,各国专家在会上对三个主要问题进行讨论,这三个问题共同构成了理解“新的安全挑战”这一主题的“红线”。我参与了三场圆桌会议,讨论与会议主题有关的议题。
第一场圆桌会议讨论的主题是“安全概念的变化”。会议由皮埃尔·拉帕克主持,他是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有组织犯罪部门的首席执法官和反洗钱部门的负责人。与会者还有基尔大学的讲师格鲁特·斯图姆沃尔、维也纳大学社会学系的教授吉尔伯特·诺登,以及马克西米利安·埃德尔巴切尔。与会者讨论了安全概念在欧洲的变化,特别是在欧盟内部的变化,这个结果也是对安全的挑战。例如,2003年冬季发生在奥地利蒂罗尔加图尔州的那场悲剧性雪灾,就被作为讨论和实施新安全观的起点。在那场雪灾里,房屋被摧毁,人员伤亡,村民和游客的安全都受到了威胁。
诸如消防队、军队和警察等安全力量都在试图建立新的预警系统,用一种更好的方式去保护居住在危险地区的人们。奥地利新设了奥地利安全促进机构,该机构集中了该国所有研究力量,以提升警察等安全力量的专业技术水平。2003年,奥地利选择了“全面安全”模式,成为第一个实施该模式的国家。这一模式现在已经被欧盟所接纳。在这场圆桌会议上,研究者讨论了应对安全威胁的不同模式,并希望将这些不同的模式都发布出来。这场圆桌会议的主题“安全概念的变化”正是本书第一部分论述的主要内容。
第二场圆桌会议的主题是“白领犯罪和腐败”。与会者集中交流了各国在打击金融欺诈、白领犯罪、伪造犯罪、经济犯罪和贪污腐败犯罪方面的经验,以及识别已经报道的特殊犯罪行为类型和罪犯的方法。与会者包括:凯塔琳娜·努西研究员,她谈到了学习机构;罗马大学社会学家、地缘政治专家和犯罪学家阿里耶·安蒂诺里教授,他是意大利警察局的顾问;奥地利国际反腐败学院董事会主席马丁·克雷特纳;国际金融犯罪调查组织前国际副总裁、“欧罗生活”高管沃尔特·博登纳,他也为万事达信用卡奥地利分支机构工作,万事达信用卡是世界上最大的信用卡系统之一;而我主要从事保险和银行反欺诈调查。打击欺诈活动的专家收集的知识有助于防止未来的欺诈犯罪。
第三场圆桌会议的主题是“防止另一场金融危机:控制机制的作用”,它是本书第三部分论述的主要内容。我主持了这场圆桌会议。参加本次圆桌会议的学者包括:维也纳经济和工商管理大学金融系的迈克尔·泰尔教授;里加国际经济和工商管理学院的宏观经济学家塔季扬娜·比科娃教授;通用汽车公司奥地利分部财务经营部主任克莱门斯·法思。会上讨论了哪种控制机制对防止下一场金融危机最有帮助。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为庆祝《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生效十周年,于2010年10月召开了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联合国系统学术理事会圆桌会议得出的经验受到了广泛的认同。
关于“合作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的议题包括一系列周边活动,其中一个活动是关于“有组织犯罪、白领犯罪和欧洲及全球的腐败问题”的圆桌会议。我很荣幸能够主持这次圆桌会议,与会者带来了如何认识、遏制和预防这类犯罪的新视角。圆桌会议讨论的重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我们能通过学习打击有组织犯罪、白领犯罪和腐败的经验来得到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吗?
(2)我们如何防止新的金融危机?
(3)是否有一个模型能够提供更好的策略,来避免这些由疯狂的投机活动导致的巨大损失,特别是在美国?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得出了两个有启发的答案。一个答案涉及人性。它试图分析人类在处理经济、危机、贪婪和社会问题上的弱点和强项。另一个答案可以在对再保险公司经营模式的比较中找到。美国再保险公司的表现是灾难性的,而欧洲再保险公司的损失却没有那么惨重。
本书无法提供解决金融危机问题的金钥匙,但希望本书提供的信息和洞见能够提醒当局发现当前困境的成因。
书籍信息
重新反思全球金融危机
他们善于承诺却从不兑现,受贪欲驱使铤而走险,恶意欺骗公众
将侦破白领犯罪、有组织犯罪、贪污腐败的经验应用于金融领域
捕获衣冠楚楚的“高级幽灵”,预防下一场金融危机
捕获金融幽灵:预防下一场金融危机
[奥]马克西米利安·埃德尔巴切尔
[美]彼得·克拉特考斯基
[奥]迈克尔·泰尔(Michael Theil) 主编
但彦铮 李云飞 译
丛书名:安全治理丛书
反水投注网站 ·凹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源于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反思,重点关注有组织犯罪、白领犯罪和腐败类犯罪如何影响世界各国的金融稳定。
各种金融犯罪活动对金融领域甚至一国更广泛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这些威胁是巨大的。通过对金融犯罪及其防范措施的分析,本书作者发现尽管金融犯罪的细节在整个历史上存在差异,但其中人的因素仍然基本相同。人类仍然被贪婪的欲望所驱使,社会也为这些犯罪者实施犯罪提供了机会。
除非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否则未来的情况很难改善。金融危机发生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以至于下一场危机可能很快就会出现。
书籍目录
( 向上滑动浏览 )
推荐阅读·安全治理丛书
“安全治理丛书”是西南政法大学安全治理与社会秩序维护研究院整合校内外资源,紧紧围绕“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这一目标,以警察学(公安学)为支撑,依托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围绕“平安中国”进行跨学科研究的成果。
该系列译丛,以警察科学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的建构为主要内容,既有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又有西方警察发展历史及警察学教材,还包括当代警务改革、警察科学理论以及安全治理理论发展方面的最新著作。这些著作的译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西方警察学的发展历程及最新发展成果。
制造安全感:风险社会中的警务
[加]理查德·V.埃里克森(Richard V. Ericson)[加]凯文·D.哈格蒂(Kevin D. Haggerty) 著
但彦铮 杨涵 译
杨小虎 校译
内容简介
现代社会充斥着风险。风险感知和集体忧虑几乎已经成了人们社会体验的基础之一,这加深了人们的不安全感,激发了人们对获得更多风险知识的需求。但是对风险的管理往往集中在作为执法者的警察身上。普通个人和公司等组织,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应该留意哪些盲区?警察为此做了什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这部经典著作写成于1997年,作者首次揭示了一个鲜为人注意的事实——警察组织同时也是规模庞大的知识生产机构,充当“信息经纪人”的角色。风险知识不只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同时还是新的风险的制造者,本书提醒人们,我们对社会的风险本质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执法的边界:警察惯常的行为方式
[美]唐纳德·布莱克(Donald Black) 著
彭静 代孟良 译
但彦铮 校译
内容简介
在这部法社会学专著中,研究者对美国警察的巡逻工作进行了田野观察,收集了芝加哥、波士顿、华盛顿和底特律发生的500多起案件案例,展现了真实的美国警察执勤生态,令人信服地说明了,由警察实施的社会控制行为并不是无章可循的,而是能够被预测和解释的。
英国警察:权力与政治
[英]罗伯特·鲍德温(Robert Baldwin) [英]理查德·金西(Richard Kinsey) 著
杨小虎 杨媚 译
内容简介
19世纪,当身着蓝衣的制服警察首次出现在伦敦街头时,社会公众为之错愕。可以说,现代警察制度诞生于重重阻力之下。
在英国,警察的身份在“消防员”、“社区之友”和“财产秩序的维护者”之间摇摆不定。从布里斯托的午夜街头,到苏格兰场的旧宫;从伦敦的各类调查委员会,到苏格兰各郡的地方警局,形成了一场百年警务模式之争。这场争论,在社会事件发生的时刻,屡屡将议会政治、地方治理、街头文化搅在一起。
这场漫长的争论和随之而来的改革,带来的启示和问题一样多。
警察:街角政治家
[美]小威廉·克尔·缪尔(William Ker Muir) 著
曹志建 徐婧 译
但彦铮 审译
内容简介
诚然,警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家。他们既不是总统,也不是教皇;既不是政治元首,也不是劳工领袖。
他们不过是在一个城市里巡逻的普通警察。但是平复民众的忧虑和不满是总统和警察都要面对的问题。平息夫妻矛盾所用的手段,与政治领袖劝说关系恶化的国家的手法几乎毫无二致。警察和政治家干的都是使用强制力迫使他人服从的营生,而且要经常这么做。
警察和政治家也都是强制力的受害者,必须设法保护自己免受其害。
较之政治家,警察直接地运用也更加直接地受制于威胁。警察的办公场所是街边的人行道,而不是走廊尽头的办公室。他们是街角的政治家。
各国社区警务模式及比较
[瑞士]多米尼克·维斯勒(Dominique Wisler) [美]伊赫科沃巴·昂武迪韦(Ihekwoabad Onwudiwe) 主编
梁坤 译
内容简介
本书对各国社区警务运行状况及模式选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比较。本书不仅对诸如法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社区警务发展进行了评价,也对中国、南非、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社区警务状况进行了分析;不仅对国家启动的自上而下的正式警务改革进行了梳理,也对发端于底层社会的自下而上的非正式警务创举进行了论证;既对各国开展社区警务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总结,也对各地运行社区警务面临的困境和障碍进行了评说。
可疑文书的科学检验
[美]奥登威·希尔顿(Ordway Hilton) 著
翁里 但彦铮 译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可疑文书权威检验专家奥登威·希尔顿数十年文书检验工作经验的结晶,自1956年第一版出版以来,在文书检验领域受到广泛欢迎。1982年作者根据自身文书检验生涯的经验并结合现代文书检验工作发展的最新情况对本书重新修订出版,补充了大量现代文书检验工作的内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美国文书检验工作的范围和内容。全书共分五篇19章,包括文书检验导论及基本概念、文书检验能揭示什么、利用样本进行比较检验以发现事实、检察官和侦查人员在文检中的作用以及提交法庭的物证文书等。本书详细论述了可疑文书检验的基本规范和技术方法,在文书检验学科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策划:孔庆梅
编辑:张思莹
审校:柳 杨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