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摘】一位学者十五年研究的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转型发展

作者:经管领读

发布时间 2023-05-06 15:28   浏览量 256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我对宋树理老师的了解是从《马克思主义国际价值理论》开始的。书中,作者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价值逻辑论证了国际价值实体的客观存在性,指出国际价值实体本质上取决于世界劳动;运用数理方法,分别逻辑推导了第一含义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和两种含义的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的国际价值量的不同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用国际价值的基本原理阐释了当代资本主义全球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国际价值量变化特征、国际不平等交换的机理和效应、汇率的决定及变化规律等现实问题。

这本书由于学术价值较高,被收入李帮喜、王生升和赵峰等学者主编的“清华·政治经济学研究丛书”,并荣获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奖。另外,刘晓音博士以《马克思主义世界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发展》为标题对此发表了评论文章(《政治经济学季刊》2020年第3期)。文章中,作者给出的中肯的评价是:
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和马克思不平等交换思想,另一方面则发展了国际价值规律、形式逻辑方法和宏观经济政策。由此,它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具有一定开拓性的有益探索
对国际价值理论的如此深度解读促使我一度认为宋树理教授的研究生涯始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直到他的另一本专著出现。仔细阅读他的新作后,发现自己下结论太早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才是他的长期坚持。而这一切的落脚点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尤其是浙江民营经济转型发展问题的探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转型发展》一书中,宋树理指出:
其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至今)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中国在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型过程中历经波折,虽还未实现化蛹成蝶,但一次次的历史性突破有目共睹。这样的实践经验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也是中国经济思想可以自立于世界学术界的最大资本。所以,总结中国经验、坚持中国道路、提炼中国模式是本人十年如一日坚持研究外贸转型发展问题的一个初衷……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特别是浙江的对外贸易产生了史无前例的严重冲击和深远影响,作为身处浙江且深刻关注当地民营经济发展的学者,宋教授对此深有体会。2011年考取上海财经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促使宋树理博士在导师的指导下尝试着把关于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发展的实践经验和当代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的理论研究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际价值逻辑解读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发展的实践行为。
在此期间,中国在2010年就最早成功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霆,并日渐强大,毫无悬念地实现弯道超车,超过了日本和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工厂”;TPP一度勾结成形、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剧等一系列的“逆全球化”现象层出不穷;为了有效应对不利局面,我国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进口博览会、双边贸易谈判等一系列的战略谋划见招拆招,彰显大国自信;等等。世界经济动荡带来的新问题和新需求,持续为宋树理教授提供着新的研究素材,推动着他的研究走向深处。
从逻辑体系来看,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贸易转型发展的探索分为两个部分。上部可谓中国篇,主要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贸易转型发展的一般性质,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贸易转型发展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实践经验和模式范式四个方面紧密结合、逻辑连贯的主要内容。下部可称浙江篇,主要讨论浙江民营经济对外贸易转型发展的典型性质,表现为浙江民营经济对外贸易转型发展的历程、挑战、机遇、困境和路径五个方面内外相生、前后衔接的主要内容。
总体来看,除实证讨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贸易转型发展的影响因素,提炼归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贸易转型发展的实践经验,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与转型演变,深入探讨了金融危机后浙江对外贸易转型发展的挑战、机遇和困境以及说明预测了新发展格局下浙江民营经济对外贸易转型发展的可行路径之外,有两点深刻体现了作者的学术造诣。
第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贸易转型发展的形成机理通过阐释转型发展的形成机理,指出必须转型发展的根源在于我国一贯实施的比较优势战略。解决之策在于在保持贸易规模经济的基础上鼓励企业提高贸易产品的科技含量,摆脱低加工、廉生产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发展战略,并在城市群规模化地区大力发展差异化服务贸易,培植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
第二,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贸易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对外贸易作为富国裕民的一种主要途径,其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典的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大范式,又进一步可以分解为国际等价交换和国际不等价交换两大模式。分析表明,这个两模式三范式不利于当代世界经济体系内各个国家的对等经贸合作,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互利双赢的均衡实现。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水平高质量的对外开放实践创新,提出有必要建构一种经济上平等互利、政治上包容合作和社会上公平正义的新型贸易强国的模式和范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转型发展》责编田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转型发展:基于浙江民营经济的实证研究


宋树理 著

2023年4月出版

ISBN:978-7-5228-1643-2

反水投注网站


作者简介

宋树理,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副院长,教授,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2014年,获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受国家公派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奇科分校做访问学者。曾入选首批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拔尖人才,浙江省第四期“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现任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青年论坛常务理事,浙江省《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理事。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多项。在《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学报》《海派经济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入选《世界经济年鉴》国际政治经济学最佳中文论文2篇、英译中论文2篇;出版专著《马克思主义国际价值理论》,参编教材《新编政治经济学教程》。相关成果曾获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奖1项,浙江省商务厅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


目录


中 国 篇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贸易转型发展的形成源

第二章 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章 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数字贸易的效率及潜力比较

第四章 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的影响与测算

第五章 中国与沙特货物贸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转型

第六章 中日韩三国数字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与提升

第七章 中国推进贸易强国战略的模式转型与范式选择


浙 江 篇

第八章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与转型演变

第九章 金融危机下浙江对外贸易转型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第十章 金融危机后浙江对外贸易转型发展的困境及战略

第十一章 金融危机对浙江对外贸易转型发展的冲击与消解

第十二章 浙江产业转型发展的安全问题及其影响与应对之策

第十三章 浙江外贸转型发展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创新

第十四章 浙江数字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与提升

第十五章 浙江中小企业拓展拉美市场的调查分析

第十六章 拉美浙商反哺浙江经济的转型发展

第十七章 用工结构性短缺倒逼浙江民营经济转型

第十八章 杭州服务贸易转型发展的基础条件与途径

第十九章 杭州跨境电商出口竞争力调查与提升

第二十章 杭州民企用工结构性短缺的成因及化解


后记


向下滑动,查看目录详情


策划:田康
排版:乔木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