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新书 | 《清华社会学评论(第十七辑)》
作者:社会学之思
发布时间 2022-07-04 17:53 浏览量 124
内容简介
《清华社会学评论》是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通过热门主题的选取、独到的视角、精辟的论述,掀起了学术界对“面向社会转型的民族志”“新生代农民工”等问题的讨论热潮,为社会学学界搭建了一个交流共进的学术平台。本书是第十七辑,分为“布迪厄逝世20周年纪念专题”“人工智能浪潮中的计算社会学”“学术论文”“思想沙龙”“学术书评”五个栏目。
清华社会学评论(第十七辑)
ISBN:978-7-5228-0288-6
王天夫 主编;严飞 执行主编
2022年6月出版
目录/contents
卷首语
当我们今天熟练地运用“场域”“资本”“惯习”这些社会学术语来描述变动的社会图景时,我们不禁要问:布迪厄对社会学究竟意味着什么?
社会学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就是探讨现代性转型背景下普通人的处境。对人在现代世界中的处境和命运、抉择与改变的理论自觉和方法自觉,就此成为社会学家一种不言自明的信念。用布迪厄的话说,社会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构成社会宇宙的各种不同的社会世界中那些掩藏最深的结构,同时揭示那些确保这些结构得以再生产或转化的‘机制’”。换言之,社会学是一种带有祛魅意识的思想和社会实践,帮助人们穿透日常生活的浮面,去揭示隐藏在社会行为和秩序法则背后的种种符号、权力与支配关系。
2002年,布迪厄在法国巴黎与世长辞,留下一个依旧“苦难的世界”。在他晚年的代表性著作《世界的苦难》里,布迪厄继续用自己的实践理论告诉我们,在个人苦难的背后,是社会性、政治性的荒诞,它遮蔽了来自底层的那些微小声音和日常片段。美国社会学家华康德(Loïc Wacquant)在悼念布迪厄的一篇文章中曾如此评价:“作为福柯之后法国最重要的公众知识分子,布迪厄是那些无家可归者、非法移民、反种族主义活动者和工作不稳定的劳动者的忠实辩护人。”
秉持着相同的信念,我们在本辑设置了“布迪厄逝世20周年纪念专题”,对布迪厄的学术思想进行讨论。其中,洪长晖的文章指出,许多分析者给布迪厄贴上了“结构主义者”的标签,事实上,布氏的理论地图并不能简单地被“结构”与“行动者”这样近乎二元的研究范畴所涵括,他对结构主义呈现藕断丝连的“拒”和“迎”,正如布迪厄本人所言,“之所以会存在行动、历史以及结构的保持和转型,原因在于有行动者的存在,然而,行动者之所以能够行动,行动之所以有效,又是因为他们不是被化约为个体概念,而是作为社会化了的有机体,他们被赋予一整套性格,这些性格可以激发行动者的兴趣和能力,参与到比赛中去”。潘利侠的文章则向我们展示了布迪厄所倡导的实践与反思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他常常将内含自己利益诉求的表述呈现为客观公正的真理,这使其思想成为一种社会学的炼金术。因此,当我们赞同布迪厄时,需要谨防对其理论做犬儒主义的利用;而当我们批判布迪厄时,并不是要否定布迪厄的姿态,而是要沿着他指明的方向前行,诚如布迪厄自己所指出的:“(社会科学)提出的每一个命题都可以而且应该运用到社会学家自己身上。”
本辑同时设有“人工智能浪潮中的计算社会学”专题,收录了两篇论文,展现了计算社会科学对复杂系统结构、演化动力学等问题的探讨和实践,以促进计算社会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在第一篇论文中,吕鹏梳理了仿真模拟技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发展与应用,特别是它在刻画个体心理、人际互动、社会组织、世界体系等层面如何更系统地解释社会演化的动态性过程。在第二篇论文中,张钺、李正风提出“算法治理”这一概念,为探索社会演化过程中个体、群体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提供了可以尝试的“社会实验”新路径,以更好地协调社会行为与集体协商,规范社会交往关系。
本辑的其他重点学术论文,有项飙对“附近”作为一种理论视角的反思,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只有重视“附近”的理论意涵和实践空间,看到“附近”的每一个具象的人,才能发展出崭新的社会关系和行动准则;韩亦、范文对社会网络分析这一社会学分支的地方性起源进行了溯源分析;赵凤、桂勇、黄荣贵基于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2017)数据,探讨了高等教育对女性权利意识的影响;周选和、焦长权分析了日本学界的中国农村研究的发展脉络及其演变,呈现了中国农村研究领域独特的日本视野;段新星对两家地方国有控股企业的个案分析,揭示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与积累能力在地方国企的混合所有制实践中被削弱的复杂逻辑;孔诰烽对世界体系的秩序与纷争做出了社会学的宏观性解读。
本辑“思想沙龙”讨论的议题为“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工业革命的起源”。工业革命的爆发到底是偶发的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制度、文化、科技的创新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工业革命又如何影响到人们的文化日常?为此,我们邀请了来自不同学科的青年学者,从阶级、政治、历史、文化、时间、地理、性别等不同的视角切入,对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工业革命这一经典学术话题展开跨学科讨论。
本辑还收录了一篇学术长书评,梳理《英国社会学史:新研究与再评估》(The History of Sociology in Britain: New Research and Revaluation)一书中英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并评估了英国社会学作为“通识学科”的定位与教学实践。
严飞
《清华社会学评论》执行主编
推荐阅读
体验陪跑文化
扫码加入社群↓↓↓
策划:hy
编辑:hy
审校:myx
封面:photo by 五玄土 ORIENTO on Unsplash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