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方寸』新书速递 | 养活世界究竟靠不靠谱?这本书带我们参观了未来!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2-07-01 10:40 浏览量 289
无论你是大型还是微型农场的作物种植者、园丁、政策倡导者、永续农业的传播者、厨师、植物学家、工程师或是有责任感的消费者,我们都需要更多人共同参与,想方设法保障我们的粮食供应,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城市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
—— 《未来吃什么》
转基因生物对环境有利吗?我们正面临动物肉类食品的终结吗?怎样消除农业中的有害物质?如何让所有人都能获得干净的、能够适应气候变化的粮食供应……《未来吃什么:人类如何应对食物危机》的作者利特尔发现并分享了对气候变化威胁的深层理解,并对过去的经验和人类的智慧保持敬畏和乐观。
在思考食品供应中断尤其是现代农业面临的危机前,我们先快速回顾一下农业产业化所取得的部分成就。如果没有农业综合企业, 或许目前的20亿人口将不存在。在全球农业的带动下,目前人均热量摄入值较1990年增长了17%。尽管仍有约8亿人长期遭受饥饿之苦但与30年前相比,已经减少了近2亿人。同时,食品价格也出现下降。20世纪50年代,普通家庭在食品上的支出比例高达30%左右,如今仅为13%,这对中低收入家庭而言是一项财务优势,同时也是全世界的福音。加工食品让人们,尤其是女性从准备一日三餐这一繁杂枯燥的差事中摆脱出来。然而,大量资料显示,这种大量且廉价的食物也存在弊端,首先会造成大量浪费、过度消费、营养不良,还会导致世界人口对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农业产生依赖。为养活数十亿人口而设想的方法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在不断加大。
截至应杰克逊之邀参观Wise Company,我已经到过美国的13个州和11个国家,对食品系统中出现的细微以及根本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这里提到的“食品系统”是指为养活全球75亿人,由当地和全球范围内的种植者、加工者和分销商构建的庞大网络。我希望可以了解到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对快速发展国家的农业造成的影响,这些国家包括中国、印度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2014年3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报告称,旱灾、洪涝、种族入侵以及愈演愈烈的气候剧烈波动已经对全世界的农业生产造成损害。8到21世纪中叶,永久干旱将成为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的大部分地区的常态, 包括整个美国西南部——从堪萨斯州到加利福尼亚州,以及墨西哥的一片人口稠密地区。IPCC 的预测着实让人毛骨悚然,他们表示,根据目前的气候变暖趋势,未来,每10年全球农业产量将减少2%—6%,也就是说世界耕地面积每10年将减少数百万英亩(1英亩≈4046.86平方米),与此同时全球人口数量却在不断攀升。IPCC 在2018年10月发布了后续报告。报告指出,按照目前的碳排放速率,到2040年,大气温度将较工业革命前升高2.7华氏度,这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存条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执行主任埃里克· 索尔海姆(Erik Solheim)表示:“ 就像厨房里的烟雾报警器发出了刺耳的警报,我们必须把火灭掉。”美国农业部农业和环境国家实验室主任杰里· 哈特菲尔德(Jerry Hatfield)称:“气候变化带来的最大威胁是粮食体系的崩溃:某些地区可能会频繁出现突发性且破坏力大的其他灾害,包括洪水、风暴,以及森林火灾,然而粮食供应中断会切实影响到每个人。”乐施会气候和粮食公平政策负责人蒂姆·戈尔(Tim Gore) 表示:“ 大多数人主要通过食物来感受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包括食物的种类、生长方式、价格以及可选择性。”UNEP 副执行主任乔伊斯·姆苏亚(Joyce Msuya)发出警告,最不发达国家也最脆弱:“农业在全世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占据主导地位。人口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粮食需求,然而受环境压力影响,粮食供应却在不断减少。”IPCC认为,按照目前的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趋势,到2050年,食品价格很可能会翻倍。按照他们的说法,有限的粮食供应可能会加剧因此引发的冲突,还会进一步危及全球粮食安全。这种情况可能会让我弟弟用上之前一直储存的应急食品,前提是他还没有全部吃掉。粮食资源引发的国际冲突可能会中断粮食贸易,甚至会让粮食销售网络瘫痪。美国本土的水果有一半以上来自进口,进口蔬菜也占到了1/3,届时国际冲突会导致美国当地超市的蔬菜水果货架上出现大量空位。因此,其他“饭后食品 ”(post-food)公司坚信粮食供应中断就不足为奇了。筹得7000万美元左右资金的硅谷初创公司Soylent Inc. 生产出一种成人婴儿配方奶粉,这是一种素食饮料,用来替代营养丰富的正餐。这种产品不仅能减少消费者在饮食上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还可以减少消费者产生的碳排放量。Soylent Inc. 受到市场的普遍欢迎,催生出 Super Body Fuel、Ample、Koia 和其他6个新代餐品牌。与此同时,五角大楼研究部门正在开发士兵补给品,利用便携式3D打印机就可以按需生产补给品。士兵身上的传感器会进行人体检测,假如检测到人体缺乏钾或维生素A,传感器就会将相关数据发送到3D打印机。随后,打印机会生成用调味液体和粉末制成的特制营养强化食品条和弹丸。预计此技术将于2025年投入使用。这是大多数人无法想象的未来。
Wise Company 加工厂一行后,我匆匆泡了一碗锅饼。确切地说,是让孩子们亲手做的。他们用电热水壶把水烧开,把水和锅饼统统倒进碗里,然后搅拌,接着等着鹅卵石块似的锅饼变软。在孩子们看来,这是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可是对我而言,却是不敢触碰的未来。
然而,杰克逊的公司的核心技术并非新黑科技。Wise Company只是将1200年印加人的做法升级为21世纪加强版。当时印加人将土豆和Ch'arki(一种牛肉干)放在高架的石板上过夜冷却,然后在阳光下快速晒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现代冷冻干燥技术,当时这项技术用来保存受伤士兵的血清。而现在的工艺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出现的,当时数百万美国人对石油危机和滞涨忧心忡忡,纷纷开始囤积粮食。Wise Company 在这项有着数十年历史的配方基础上进行些许调整:将新鲜食材放在低至零下112华氏度(零下80摄氏度)的温度下迅速“冷冻”,从而避免因冰晶的出现对食材的质地和营养造成影响。然后将食物放入加热的真空室中,使里面的冰升华,直接从固体变为气体,略过变为液态的过程。处理后的食材遇水后,因冰消失留下的毛孔会迅速吸收水分。这个过程消耗的能量是加工罐头的两倍,可是却将食材大约90%的营养保留了下来,而且延长了保存期限。据杰克逊讲,Wise Company生产的保质期长达25年的食品,即便是经过“数百年”也能食用。锅饼端上来后,从外观上看和雀巢旗下的Stouffer's完全不沾边,就是个黄褐色的燕麦粥。我犹豫了一下,压下已经翻江倒海的呕吐反射,发扬大胃王精神,然后一阵狼吞虎咽。虽然外观如此,但很容易下咽,味道像是奶奶做的砂锅鸡。可是,一想到我的孩子们长大后蜗居在地下室,吃着用塑料袋包装的食物,利用室内种植系统苦苦挣扎,我瞬间胃口全无。等到了2050年,我到孩子们家里一起过感恩节时,饭桌上会摆放什么呢?将来历史学家回首我们目前的农业时,是否就像英国作家狄更斯记述的18世纪的欧洲那样 —— 那是一个充满信仰和怀疑的时代,那时“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生长在AeroFarms Systems托盘里的绿叶蔬菜
IPCC 发布的报告中,某些段落似乎表明我们正朝着一无所有的状态进发。报告指出,到21世纪中叶,全世界可能达到“全球变暖的阈值, 目前的农业实践将无法继续支撑庞大的人类文明”。不过,这种设想取决于一个关键的先决条件:不对当前的农业实践做出改变。如果说过去的走南闯北对我有什么启发的话,那就是我发现全世界的农民、科学家、积极分子和工程师正在从根本上重新审视粮食生产。环保主义者保罗·霍肯(Paul Hawken)在Drawdown: The Most Comprehensive Plan Ever Proposed to Reverse Global Warming 一书中提到,他的科学家团队提出的排名前20的解决方案中有8个涉及农业领域:“我们通过对社会和工业涵盖的各个行业进行研究而得出的100种方法中,食品方案效果最好,同时影响力也最为突出。”过去30年中,全球食品体系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难以用语言表述,更别说预测未来几十年体系变化的方式和内容了。在本书中,我研究了未来农业的具体变化。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对美食由衷地喜爱,根本无法接受充斥着冻干鸡肉锅饼的未来。(英国女作家艾德琳·弗吉尼亚·伍 尔芙曾写道:“ 一个连饭都吃不好的人,还谈什么认真思考、用心去爱、享受睡眠。”)我已经找到了充足的理由,期待一个我们可以改变的未来。创新和无知让我们陷入食品体系的泥淖之中,可是如果创新与良好的判断力能够联合起来,就能让我们摆脱这个困境。在接下来的几章里,我将探讨在全球变暖、气候变干、人口激增的背景下,是否能够实现以及怎样实现持续、公平地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同时可供选择的食品远不止急救食品,还有很多。我将遇到像乔治·赫劳德(Jorge Heraud)这样的人才。他作为一名出生于秘鲁的工程师,制造出了可以除草的机器人,同时减少了对农用化学品的使用。我将拜访众多创造出实验室培育肉和植物肉的桶装蔬菜初创公司;我将前往肯尼亚走进第一个种植出转基因玉米的农民的田地,参观世界上最大的垂直农场,在那里种植蔬菜无须土壤和阳光;我将探索以色列的智能水网以及挪威最大的养鱼场;我也将遇到革新旧理念的奇人异事,例如践行永续农业、培育食用昆虫和重现古代植物。沿途我将探寻速食锅饼背后问题的根源及解决方法,我们不仅要认清困境,还要知晓方案。
未来吃什么:人类如何应对食物危机
[美]阿曼达·利特尔(Amanda Little) 著
内容简介
《未来吃什么》以全球性的视角,生动报道了世界范围内食物供应系统正在发生的惊人变化。气候变化的模型显示,全球性的食物生产将在未来的85年里每10年以2-6个百分点下降,原因是干旱、炎热与洪水。水资源也将出现危机。同时,世界人口将在本世纪中叶达到90亿。获奖记者阿曼达·利特尔教授,历时3年,走访十几个国家的食品生产企业,直击为解决这一困境正在进行的尝试。重塑全球粮食系统的竞赛已经开始,我们面临着双重挑战,既要解决现有的工业化农业问题,又要为未来的压力做好准备。通过对农民、科学家、工程师和社会活动人士的采访,利特尔讲述了人类食品生产创新的动人故事,记录了那些重新定义可持续农业的努力。
权威推荐
我们的种植方式和饮食方式将在未来几十年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阿曼达·利特尔带我们参观了未来。这段旅程既令人害怕又让人兴奋,最终是令人鼓舞的。——伊丽莎白·科尔伯特,普利策奖得主,《第六次大灭绝》作者
也许本世纪最大的挑战将是为100亿人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同时又不破坏生物圈的剩余部分。我们能做到吗?是的。但阿曼达·利特尔向我们展示了未来的成功与今天的食品系统完全不同。书中的故事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好奇心、对新想法的开放态度和令人信服的见解。这本书很有趣,睿智,没有教条,我认为它会做出对世界非常有意义的贡献。
——塞缪尔·迈尔斯,哈佛大学环境中心教授兼首席研究员
我们面临的挑战不仅是要养活一个人口更多的世界,还要以可持续和公平的方式做到这一点。阿曼达·利特尔为食物未来的故事带来了紧迫感、应对策略和精彩报道。真是一场叙事盛宴!
——何塞·安德烈斯大厨,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人
在气候变化时代,人类将如何养活自己?在这部引人入胜的作品中,阿曼达·利特尔以勇气和乐观的态度处理了一个宏大的话题。写得很漂亮。
——约翰·福布斯·克里,前美国国务卿
这是一部关于养活世界的宏大而重要的作品——但这可能不是你阅读它的原因。阿曼达·利特尔带你环游世界,向你展示了那些你从未想过会感兴趣但现在迫切想了解更多的事物。你会遇到奇怪而迷人的人,他们正在解决地球上一些最紧迫的问题。最终,阿曼达的乐观会变成你的乐观:人类做得到。
——塔玛·哈斯佩尔,《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
有极佳幽默感的精彩作品。阿曼达·利特尔不仅是一位令人难以置信的调查记者和作家,她报道了当下“ZUI热门”的话题,而且还是以敏锐的幽默感和可读性很强的文本做到了这一点。我会向任何对食品、科学、气候变化或全球社区感兴趣的人推荐这本书,因为它在涵盖和整合所有这些主题上做得非常出色。
——Perian,亚马逊读者
★ 2019年美国鹦鹉螺图书奖获奖图书,该奖项表彰对社会和环境正义具有重要影响的图书。
★ 按照目前的碳排放速率,到21世纪中叶,地球可能达到变暖的阈值,气候变化带来的最大威胁是粮食体系的崩溃,粮食供应中断会切实影响每个人。
★ 教授兼记者阿曼达·利特尔,历时3年,深入11个国家,生动讲述全球食品供应系统正在发生的惊人变化。食物的未来是暗淡无光的,还是比以往更好?
★ 从机器人大显身手的智慧农场,到中国上海的有机农庄;
从种植出转基因玉米的非洲农田,到无须土壤和阳光就可以培育蔬菜的垂直农场;
从用动物细胞生产肉类的实验室,到美国陆军创新食品研发中心;
从以色列的智能水网,到挪威最大的三文鱼养殖场……
急救食品,代餐,食物回收,永续农业,培育可食用昆虫,再现古代植物……
我们可以感到紧迫的现实,也有理由对未来保持乐观
★ 将改变读者对食物的思考方式:对更智能的食物生产方式的思考,对食物资源的思考。

策划:张思莹
编辑:张思莹
审校:柳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