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书单 | 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这17本书或许能带来一些启发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2-06-27 09:33 浏览量 194
世界可持续发展历史轨迹——人物与思想
本书是“绿色经典读书会”的研究心得,是对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数十位重要人物及其思想的研究体会,从卡逊与《寂静的春天》到佩西与罗马俱乐部,从梅多斯与《增长的极限》到芭芭拉、杜博斯与《只有一个地球》,从斯特朗与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到布伦特兰与《我们共同的未来》,从里斯与生态足迹到戴利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从戈尔与《难以忽视的真相》到诺德豪斯与《气候赌场》……通过分析思考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反思欲望面前的人性弱点、对待自然复杂性的态度、提振团结携手互助同进的信心。
新时代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报告
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进入21世纪以来,“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概念纷纷提出并付诸实践,成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本书分为四个篇章,组成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自然资源与绿色发展研究、气候变迁、再生能源与低碳政策研究等核心内容,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现实挑战与落实之道
围绕全球治理与SDGs主题,本书对全球治理及国际政策执行现状、公众认知与态度、中国治理创新实践前沿进行研究,力图清晰刻画出当前matchSDGs政策执行的现实图景与未来走向。本书的最后,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致力于呈现“可持续发展之道”的本质是什么,并试图依此回答“中国应当如何参与并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变革”这一基本问题。
能源转型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魏巍 王赞信 著
2022年1月出版
ISBN:978-7-5201-9576-8
能源转型过程下经济系统将经历一场由“经济不可持续”向“经济可持续”稳态转变的历程,那么,是什么因素驱动着这种转变?转变的临界点在哪儿?哪些因素影响临界点的位置?要回答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一套系统的能源经济学理论,还需要一个合理的经济模型来模拟整个历程。为此,本书从理论和模拟两个层面研究上述问题,研究内容和结论有助于完善我们对这场历程的认知,以及为政府部门制定或修订能源政策提供依据。
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1)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 阿里研究院 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研创
张焕波 郭栋 王军 主编
2021年11月出版
ISBN:978-7-5201-9337-5
本书基于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对2019年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从国家、省份和重点城市等三个层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数据验证分析并排名;围绕公共卫生、“双碳”目标、数字基建等几个主题做了专题研究,对河池、成都、昆山、深圳、珠海和桂林等城市进行了案例分析,对一些企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做法做了总结分析。
创意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No.1:创意经济与城市更新(2019-2020)
本书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ICCSD)主持编写的,系统、全面、深入地探索了创意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书中追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UCCN)成员城市及相关城市的最新发展动态,从创意经济、科技创新、城市更新等多个研究视角出发,观测创意经济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从而推动知识交流共享,促进制定创新政策,并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世界范围内的落实。
寻找“瓦尔登湖”
[美]鲍勃·威廉姆斯 著
万弋芳 钟永军 吴小佩 译
2021年3月出版
ISBN:978-7-5201-7751-1
本书以经济学和生态学为基础,就令人困惑的“就业与环境”争论提出了真知灼见,并提出了一个建立更宜居关系的路径。为避免出现极端的观点,即经济增长将破坏或拯救我们的自然环境,本书坚持更为客观的立场,阐明了为什么一些国家的自然环境比40年前更好或更糟。本书从生态学的视角确定了24个能够支持经济福利实现的关键生态服务要素。对这些服务及其基本生态影响的解读,将那些易受经济发展影响的服务与那些不易受影响的服务区分开来。本书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了市场有效运行的条件,并将其与无效运行的条件进行区分。
绿色发展经济学
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不仅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如不平等、贫富差距加大等。衡量经济发展的传统指标——GDP的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幸福感的提升。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首要目标是提升人们的幸福感。本书正是超出了传统范畴,尝试开发一套综合指标,这套指标囊括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支柱:经济、社会和环境。书中介绍了各种类型的指标,并讨论了几种提高其准确性和实用性的方法,这些指标为我们思考和衡量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绿色金融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增长
本书将绿色金融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相关联,在内生增长理论的框架下,构建绿色金融资本内生化的理论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绿色金融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作用机制、传导机制与效果评价机制。在运用非期望产出DEA-SBM超效率模型度量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作用机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检验了其传导机制,运用DID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其效果评价机制。将中国与其他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绿色金融发展状况与制度进行对比,从制度设计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并展望绿色金融发展的未来。
绿色就业与可持续发展
本书立足于探讨“绿色”概念(绿色就业、绿色经济、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主要研究了创造绿色就业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整体经济发展而非创造精英就业和导致漂绿行为。为此,本书提出了绿色就业、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和绿色政策的概念框架,构建了绿色经济促进就业的指标体系,分层次、多角度探讨绿色经济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提出绿色经济是一国应重点实践的经济形式,尤其是促进新能源产业、生态经济产业等的发展,能够创造就业及推动一国经济实力的提升。
中国企业绿色发展程度评价——基于能源行业上市公司视角
本书将健康性要素引入绿色发展的研究范畴,将“经济、环境、健康”纳入一体化框架,首次提出了“深绿”概念,创新形成了“从绿色到深绿”的理论研究框架,并构建了面向实现“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深绿”评价体系(简称“SHEE体系”),并在全面收集、提炼、分析能源行业上市公司2006~2019年度相关信息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的基础上提炼SHEE信息,对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绿度”进行评价,运用公开数据形成对上市公司发展状况的透视性观察,给出了国内第一个针对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绿度”评价指数。
区域·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书是林家彬研究员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发展与城市社会治理、可持续发展这三个领域的研究成果的自选集,时间跨度从1995年到2019年。其中绝大部分文章源自其供职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期间所撰写的政策咨询报告。本书的出版具有较高的现实指导意义。
推动绿色发展:生态治理与结构调整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不仅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质量,还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能实现“山青水绿”,适宜的生态环境规制手段和有效的产业结构优化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围绕这一话题,本书从生态治理与结构调整这两个切入点来分析经济发展中的影响机制和制约因素,为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提供理论框架,为推进绿色发展的环境政策制定提供现实依据。
看万山红遍
本书共五章,围绕脱困、脱贫到转型可持续发展这一主线,从理论上剖析了万山这一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转型的基本逻辑,系统总结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关切;再现了万山区在转型过程中如何破解资源诅咒,消除锁定效应,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发展历程;前瞻性思考了万山在经历了发展观念、结构形态、乃至运行模式的调整与转变之后,后脱贫、后小康时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造林补贴政策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本书以黄土高原地区边际农地造林为例,基于机会成本法和受偿意愿法的农户视角补偿诉求与碳吸存效益内部化方法的政府视角补贴诉求研究造林补贴政策,通过构建自愿环境协议框架,使农户与政府协商确定合理的造林补贴标准。本书以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合理补贴标准的核算方法,为建立和优化造林补贴政策提供理论支撑,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产业与人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但其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却不容忽视。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失调以及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桎梏。围绕这一话题,本书从环境、产业与人口三个方面来分析经济发展中的影响机制和制约因素,厘清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污染治理以及人口政策调节三方面的制衡关系,为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和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根据,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进。
绿色增长源泉与地区经济差距
本书利用方向性环境生产函数,尝试构建一个包含非期望产出和能源投入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对中国省区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解分析和空间收敛性检验。同时,利用核密度法、动态空间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方法检验了中国省区经济增长源泉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最后,在利用线性和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中国省区绿色增长源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省区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策划:张思莹
编辑:张思莹
审校:柳 杨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推荐
林家彬 著
吴一超 著
吴一超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