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讯】葛晓虎:翻译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造桥匠 | 译家之言

作者:甲骨文

发布时间 2022-06-20 14:19   浏览量 166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甲骨文ioracode

转载任何甲骨文微信公众号ioracode所推送的文章,请事先与本公众号取得联系。



甲骨文#译家之言#栏目,不定期邀请甲骨文译者接受广大读者朋友们的采访。


“译家之言”第一期,我们请到的是专职译者冯璇。(参见 冯璇:做译者并不会让我成为行业专家)


“译家之言”第二期,我们邀请到的是编辑和译者身份集一身的张金勇(参见 张金勇:不太希望译者个人发挥,台湾译本未必适合大陆读者


“译家之言”第三期,我们邀请到的是译者袁鑫。(参见 袁鑫:准确无误的“信”始终是我坚守的翻译第一原则


“译家之言”第四期,我们邀请到的是译者谭琦。(参见 谭琦:历史译者也可以拥有“与众不同”的翻译风格


“译家之言”第五期,我们邀请到的是译者陆大鹏。(参见 陆大鹏:翻译这个活计,实践出真知


“译家之言”第六期,我们邀请到的是译者葛晓虎,他是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硕士,从事历史教学工作,译有《坎尼的幽灵:汉尼拔与罗马共和国最黑暗的时刻》《哲人与权臣:尼禄宫廷里的塞内加》。酷爱读书,醉心于古典世界与战争史。


最新译著《王座上的幽灵》出版之际,我们邀请葛晓虎老师接受了读者的采访。




王座上的幽灵
亚历山大大帝的遗产与马其顿帝国的分裂
[美]詹姆斯·罗姆(James Romm) 著
葛晓虎 译
2022年5月出版/86.00元
ISBN 978-7-5201-9199-9 






Q:读者

A:葛晓虎


1. 范晔老师说过,翻译一直是未竞之业。那么请问葛老师,对于您来说,翻译是一样怎样的事业或活动,您又是怎样看待翻译工作的?
翻译从来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也从来没有绝对的完美可言。在我看来,翻译的本身是为了给读者和原作者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善泅者可能直接行至彼岸而无需假于他物,但也有一些读者需要通过这座桥梁与原作者实现交流。作为译者,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造桥铺路匠,为读者更好地以作品为媒介同原作者实现交流而尽力去提供帮助。倘若有读者能够通过翻译的作品打开对新领域探求的求知欲,树立起新的研究方向,甚至是主动研读更多的相关的各种语言的作品,那么这将是译者莫大的幸福。翻译的力量是有限的,译作也绝然不可能完全取代原作,因为在翻译的过程中必然是会带来部分信息的佚失,这些佚失或是因为主观之失误,也有可能是客观之局限。但是,翻译工作的魅力也正在于此。作为译者不断地锤炼自己的语言,尽力为读者奉上佳酿,而一代又一代的译者循着前辈留下的印记,不断地完善这座沟通的桥梁,未曾中断,未敢松懈。
2. 您在翻译一部作品之前,通常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您翻译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翻译一部作品之前,必须要对自己翻译作品的历史背景有充分了解。为了避免犯下 “关公战秦琼”式的历史谬误,我在翻译历史作品时,必须会告诫自己要怀着谦逊的心态仔细了解清楚翻译所涉及的历史的必要情境,阅读必要的参考书籍,并且备有工具书和可供查阅的数据库,以便随时校正自己身为译者对于历史的浅薄认知。
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困难总是无可避免的。就拿我目前翻译的古典时代的历史作品为例,对于同样一位历史人物,其家族谱系、生卒年月乃至具体之事迹都会存在一定的争议性,这自然就免不了一番考证。而这种考证限于史料有限,并不会必然引向一个确切的结论。因此,原作者在写作时考据史料、去伪存真的同时,身为译者的我在翻译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哲人与权臣

尼禄宫廷里的塞内加

[美]詹姆斯·罗姆(James Romm) 著

葛晓虎 译

2021年1月 / 69.00元

ISBN 978-7-5201-8454-0


3.  葛老师您好,我是通过《坎尼的幽灵》认识您的。从这本书到《哲人与权臣》《王座上的幽灵》,可以看出您一直致力于带领读者进入古典世界,那个距离我们如此遥远却又格外精彩的世界。古典世界为何如此吸引您,它的魅力何在?

研究西方历史文化,时常会溯源至古希腊罗马,仿佛一切荣光的起点都始于斯地。而对西方历史颇感兴趣的我,自然也就难以抵挡这古老文明的魅力了。在作为求知者的我看来,古典文明从精神与社会等诸多方面,都为现今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千年前哲人的沉思、兵戈相击的铮响、咏唱不绝的作品,都无不让人心潮澎湃。虽然古典世界在蛮族的侵袭与基督的胜利中悄然远去,但其留下的余响虽历千年而不绝。历史虽然总是会一再重复,仿佛证明着人类的愚蠢,但文明的余晖依然指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那些古老的经验和智慧,总能让我收获新知。我想,这或许就是古典世界吸引我的地方吧。

坎尼的幽灵

汉尼拔与罗马共和国最黑暗的时刻

[美]罗伯特·L.欧康奈尔 著

葛晓虎 译

2018年5月出版 / 75.00元

ISBN 978-7-5097-8120-3

反水投注网站 ·甲骨文

4.  葛老师的两本译著中都有“幽灵”这两个字,请问葛老师对于这两本译著中的“幽灵”有什见解?
两本译作中出现的“幽灵”仿佛让我变成了一位“幽灵系”的译者,但这确实只是一个奇妙的巧合。《坎尼的幽灵》和《王座上的幽灵》中所涉及的“幽灵”都不同程度地展现出了西方文化中对于灵魂与死亡的理解。沦为“幽灵”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这迫临的死亡即便是英雄也会心生惧意,也无怪乎阿伽门农曾经感慨“即使借冥夜逃跑也没有什么可耻的,只要逃跑能够躲过灾难,总强于被杀死”。对于《坎尼的幽灵》中的那些曾经一度溃退的罗马士兵而言,能够在汉尼拔的手下逃出生天确实是为自己挣得了一线生机。然而战败的耻辱却让他们虽生犹死,战场上的死里逃生带来的却是社会意义上的死亡,成为了被冥府所拒绝的游荡亡魂,又或者他们被放逐的地方其实成为了禁锢他们的冥域。在最终完成了英雄挑战死亡的试炼之后,这群“幽灵”也获得了复生的报偿,尽管这段历程伴随着荣耀与悲剧。
在《王座上的幽灵》中,“幽灵”不再扮演失意者的角色,他更多的是一位伟人逝去之后留于人世间的最后的威仪,是他横跨洲际的伟业给继业者们的血腥之战上投下的阴影。时代的大幕拉开之际,被欧迈尼斯唤起的“幽灵”,仿佛是特洛伊陷落当晚埃涅阿斯眼中克列乌莎的魅影,“为什么要这样任性悲伤,失去节制?这一切倘若没有神的认可,都只会是泡影。
古罗马战争
5. 关于《王座上的幽灵》这本书,对于亚历山大,他更偏向毁灭者还是文明的传播者,您是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之后的希腊化世界的?
用二元论的评价来概括亚历山大大帝的贡献难免过于简单。亚历山大在传播希腊文明的同时,促进了爱琴海文明与亚洲诸文明之间的融合交流,这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在千百年后,我们仍旧可以在中亚的废墟中发掘出带有希腊文化印记的钱币,那是一段伟业的见证。
然而,粗暴的军事征服和鲁莽的文化融合的背后,在某种程度上对被统治区域的原生文明进行了部分的摧毁,其不稳定的统治也为故土和他乡带来了连年兵燹。焚没于烈火的宫殿与葬身于沙海的尸骨,也在向着过往的旅人和骚客诉说着往古文明的无尽悲凉。亚历山大逝去之后,为继业者们留下了一片广袤的舞台。在这段历史时期,希腊人不再拘泥于城邦传统之中,开始与不同种族和民族的民众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环境之中,于是希腊人影响蛮族人,蛮族人影响希腊人。这种文化上的冲突与融合让希腊文化获得了一种独特的新生。按照沃尔班克的观点,这个时代在通过频繁的战争淡化了人们对于战争的畏惧的同时,也为后世的统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我看来,希腊化世界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种承上启下,为希腊文明的演进和罗马文明的兴起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亚历山大大帝
6.请问葛老师,在《王座上的幽灵》中,关于佩尔狄卡斯,托勒密,福基翁,安提柯与欧迈尼斯的人物性格与他们后来的人生走向与命运归属之间是否有着应然或必然的关系?

在古希腊的文化语境中,虽然命运偶尔会以女神的身份出现,但总是会以一种超然的方式影响事件发展的走向,就像史诗中的英雄赫克托耳虽然深得宙斯的宠爱,然而他的命限已由命运做出了安排那般,并不以神的意志所掌控。但在进行具体的历史撰写的时候,一些古希腊罗马的史家又会试图跳出命定的窠臼,重新诠释个人与历史的走向。回到问题的本身来,《王座上的幽灵》里所涉及的历史人物的性格当然影响了他们的个人取舍和日后的人生走向,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也同样不可以被忽视,甚至在一些关键的节点成为了促使这些历史人物掷下命运之骰的助力。亚历山大的猝然离世、年幼继承者的孱弱无力、既有传统与洲际融合之间的矛盾、诸位将帅之间的貌合神离、帝国肇建之初埋下的诸多隐患、希腊文化内部的包容与排异,都为这些历史人物的心路演进与大展拳脚提供了舞台。
是这个历史舞台汇合着“演员们”的性格,在历史转折的每一个稍纵即逝处,推动着书中记述的一切堕入深渊。这不是无端的命运,这是在文化与历史的滋养下,演员与舞台共同做出的选择
俄狄浦斯王
7.葛老师您好,罗马希腊史中的各类名词很长、字母也很多,在不同版本中译文也并不一致,请问您是如何翻译此类名称的?

在翻译的过程,最为权威、同时也是最为可靠的是要参阅前辈学者们所留下来的译名。一般情况下,前辈学者所选取的译名可能会更贴切于古希腊文与古拉丁文的拼读,从而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我在翻译的过程中,所涉及典故的译名一般会参考罗念生教授、杨周翰教授、王以铸教授等前辈所译的原典。
翻阅相关作品除了能够让自己对原作的历史文化背景有更好的了解之外,也让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继续求索前行。一些专业的研究文献中所采取译名也会给我提供非常有益的参考,譬如在翻译罗马史相关作品之时,晏绍祥教授所译的《罗马共和国政制》、刘津瑜教授的《罗马史研究入门》、杨共乐教授所著的《古代罗马文明》等书便常置于我的案头,以备随时查阅。涉及古希腊罗马地名之时,A-M威特基所主编的《古代世界历史地图集》和斯特拉博的《地理学》等文献都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可以说,只要耐心翻阅文献,我们阅读古希腊罗马历史中所遇到的相当一部分名词,都会或多或少地获得相对权威的参考。
古代地图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