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度到中国:佛教寺院中的牛和狗
讲座/沙龙

时间:2023-12-29 15:00至2023-12-29 17:00

地点:浙江大学成均苑4幢305

费用: 免费

主 办 单 位: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浙江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

信息提供者:北大清华讲座

讲座介绍

微信图片_20231226151344.jpg

·主讲人·

安海曼(Ann Heirman)

比利时根特大学东方语言与文化系教授


·主持人·

董平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求是特聘教授


·翻译·

盛宁

上海大学哲学系讲师


·时间·

2023年12月29日(周五)

15:00—17:00


·地点·

浙江大学成均苑4幢305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

浙江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




佛教文献一般禁止杀戮和伤害所有的有情众生。律藏 (vinaya) 文本当然也是如此,其中包含了保护所有人类和动物生命的严格指导原则。在这些文本被翻译成汉语后,它们成为了佛教行为准则的核心,同时影响了僧侣和普通信众。中国的高僧,如极具影响力的道宣(596-667),撰写了大量关于律藏的注释和说明,以方便将佛教观念引入中国的环境。这些文本包含了关于在佛教寺院内外物质文化的丰富信息资料。

本文的主题是在律藏文本中所讨论的牛与狗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复杂关系。牛与狗在印度和帝制中国都是很常见的。繁殖和饲养牛与狗是出于农业目的。根据不同的语境,它们可能被认为是讨厌的、肮脏的或有用的。人们把牛与狗和行为不当联系在一起,又把它们视为有用和不可或缺的动物,或者当做人类不当行为的无辜受害者。

尽管如此,所有这些看法都比不过佛教禁止伤害或杀戮任何生灵的规定重要。因此,本文的核心在于道宣对这一原则在对待牛与狗相关方面的解释,而他的解读是基于他对印度规范性文本和自身中国背景的认识。正如我们将看到的,他的指导原则是复杂的,但他总是试图忠实于,那些曾经是,并且现在也是佛教的核心宗旨。



主讲人简介




安海曼(Ann Heirman),东方语言与文化博士(1998年),比利时根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比利时根特大学语言与文化学系主任、文哲学院审查委员会主任、根特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等职。主要从事佛教文化、佛教戒律学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四分律比丘尼戒》(Motilal Banarsidass,2002年)、《佛教的传播》(Brill,与Stephan Peter Bumbacher合编,2007年)、《古代印度和中国佛教寺院中的身体护理》(Academia Press,与Mathieu Torck合著,2012年)、《东亚各地的佛教遭遇和身份认同》(Brill,与Carmen Meinert和Christoph Andel合著,2018年)等。




活动成员 0人感兴趣
活动地图

报名请扫码提交信息

及时了解最新动态
知道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