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改变中国近代史的甲午战争,究竟是场什么样的战争?

午战争是 19 世纪末在东亚爆发的一场大战。当时的人们究竟是如何称呼这场战争的?在英语中,抑或在当事国中,它是怎样被命名的?之所以要首先提出这个问题,乃是因为对战争的命名原本就与对战争性质的认识紧密相关。

来源:好奇心日报 发布时间:2019-12-20

范岱克:广州贸易的缺陷和崩溃

清代的大部分时间,广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近期,反水投注网站 出版了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范岱克(Paul A.Van Dyke)的新著《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1700~1845)》。在这本书中,作者利用丰富的多语种资料,重建了广州贸易在18~19世纪上半叶的日常运作,揭开了所有参与者的日常生活,从引水、买办、通事,到大班、行商和海关官员。作者在书的最后,重新审视了广州贸易的成功和失败。

来源:[美] 范岱克(Paul A.Van Dyke)著 江滢河 黄超 译 发布时间:2019-12-19

购物凶猛:天堂也可能是百货公司的模样

吸引人们踏入消费空间(“令客人感到惊奇”),并尽量延长人们在空间里的停留时间(“令客人感到舒适”),以期最终转化为消费行为。百年前,上海的百货公司以此为目标做出了不惜重金和不输细节的努力;将消费塑造为娱乐、将消费空间提升为文艺空间等各种营销手段,也都能在它们身上找到渊源。“在当时的上海人观念中,购物已经不仅仅意味着购置生活必需品的交易那样冷冰冰、毫无情调。在橱窗里按照一定之规摆放着的精美商品似乎拒绝了传统而粗鲁的购物方式。顾客需要做的不仅是掏钱。观看、品鉴、挑选、购买,这一整套与商品‘调情’的消费流程才是购物文化的真谛。”(《购物凶猛》)

来源:余春娇 发布时间:2019-12-19

明治维新150年︱坂野润治:“明治维新”永远“未完”

本书分析了从元治元年(1864)到明治十三年(1880)这16年间的幕末、明治史。对于这段历史,笔者的第一印象是,无论从好的层面来讲,还是从坏的层面来讲,明治维新都是一场“武士革命”。 “强兵”“富国”“立宪制”“议会制”是这一时期的4个政策目标,而萨摩、长州、土佐等藩领导者各自有着各自的信仰。

来源:澎湃·私家历史 发布时间:2019-12-19

《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书评|如何认识全面抗战前期的中美关系

2018年9月,齐锡生《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美国在中国抗战初期外交视野中的转变(1937—1941)》(以下简称“《舞台》”)一书的简体字版出版。作为长期研究中美关系史的权威学者,齐锡生的每一本著作都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其《中国的军阀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和《剑拔弩张的盟友——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中美军事合作关系(1941—1945)》(反水投注网站 2012年版)》是学界研究相关议题的必读之作。

来源:社科期刊网 发布时间:2019-12-19

两本书看懂天朝朝贡的生死

朝贡是中国帝制时代的一项重要的外交制度。对于东亚乃至远及中亚、北印度洋的各民族来说,朝贡曾在千年里维系了可贵的地区稳定,有其历史意义。而在朝贡制度存在的年代,作为朝贡制度的核心,中国历史上的中央王朝,无疑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至今都想要恢复朝贡,想要体验那种天朝上国坐镇中央,海内外番邦来朝的优越感。

来源:地球知识局 发布时间:2019-12-19

重新阐释欧洲启蒙运动的经济和政治思想,我们都忽视了什么?

本书叙述了欧洲启蒙运动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清晰而又具有历史意义。它运用政治经济学这一新学科来解决实际问题。艾玛•罗斯柴尔德指出,现代自由市场主义者忽视了亚当•斯密著作中的政治和道德论述,这对亚当•斯密是不公平的。——《经济学人》

来源:好奇心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9-12-19

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寻回地方性

随着去政治化的技术进步取代显在的权力意志成为简单化治理背后的规范性背书来源,“极端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终于在20世纪后半叶宣告完成。

来源:经济观察网 发布时间:2019-12-19

每日好书

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华商与华工

高伟浓

¥ 75.2¥ 188

去读书 >

欢迎添加

先晓君微信

欢迎关注

先晓公众号

Baidu
map